切换到宽版
  • 21阅读
  • 1回复

[猎奇]慈禧太后掌权40多年,为什么没有人造反?因为她有两张王牌[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784
金币
270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51
奖券
18038
斑龄
200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46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18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16) —

慈禧太后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皇帝的头衔,但是她却独掌晚清大权几十年,她是如何做到的?
1835年11月29日,影响着中国几十年历史走向的慈禧在北京出生了。
慈禧出生后,只是一个普通的八旗女子。慈禧太后的父亲是满洲镶蓝旗人,属于八旗中的下五旗,她父亲官职做的最高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四品道台。
在慈禧太后17岁那年,咸丰皇帝登基了,然后慈禧太后参加了宫里的选秀。
慈禧太后被选入宫中后,因为字写得漂亮,于是被咸丰皇帝看中。
由于咸丰皇帝身体不好,常常无法自己批阅奏章,于是就给了慈禧太后批阅奏章的机会。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慈禧太后迷恋上了权力。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的儿子继承了皇位。
不过咸丰皇帝在去世前,给继任的皇帝留下了六个辅政大臣。
只是让咸丰没有料到的是,就在咸丰死后不久,慈禧太后就联合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扳倒了咸丰留下的六个辅政大臣。
将辅政六大臣除掉后,慈禧太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四十多年的统治。
慈禧太后在没有外戚支持,又没有兵权的情况下,能够维系统治,靠的是两张王牌。傀儡皇帝
慈禧太后手中的第一张王牌,就是她的儿子。
咸丰皇帝有过两个儿子,他的小儿子在出生的当日就去世了,所以在咸丰皇帝驾崩的时候,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生育的儿子载淳,就成了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咸丰皇帝驾崩的时候,载淳还只有六岁,正因为载淳的年龄小,咸丰皇帝才想让辅政六大臣和两宫太后互相制衡。
载淳登基后,慈禧太后就开始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利用皇帝的名义干预朝政,虽然她自己不是皇帝,但是却做着皇帝干的事。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人无法反对她的统治,因为反对慈禧太后,就等于是在反对皇帝,就等同于在造反。
然后同治皇帝载淳,比他的父亲咸丰皇帝的命还要短。
1875年1月12日,还只有19岁的载淳去世。
没有了儿子的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把持朝政,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她妹妹的儿子过继给咸丰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还只有三岁多,就成了慈禧太后的傀儡。
然后慈禧太后又再次垂帘听政,她利用皇帝年龄小,然后逐渐成为了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平衡术
除了利用皇帝年龄小垂帘听政外,慈禧太后还是一个喜欢玩平衡术的人。
她一开始并没有大权独揽,而是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先将辅政六大臣给除掉了。
然后再利用皇族里面的守旧派,去制约恭亲王奕䜣。
另外她还大量重用汉族官员,例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她依靠着这些汉族封疆大吏,维系着朝廷对全国的统治,然后在这些汉族官员中,她又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互相制衡。
例如李鸿章和左宗棠虽然都是清朝官员,但是双方在政治理念上却又有着许多的不同。
假如李鸿章想要反对慈禧太后,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人并不一定会站在李鸿章一边。
相反的是除了李鸿章之外的其他人,如果想要反对慈禧太后,必然也会遭到李鸿章的反对。
正是因为这种互相制约的关系,让人不敢反对慈禧太后,因为谁敢第一个反对,必然会遭到其他人的围攻。

慈禧太后正是依靠控制皇帝,平衡各级官员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自己的统治。
而等到慈禧太后去世后,掌权的隆裕太后和监国的摄政王载沣,就没有慈禧这样的能力了。
慈禧太后去世前,将载沣的儿子溥仪立为皇帝,载沣成为摄政王。
隆裕太后和载沣谁也不服谁,这就导致皇室内部分裂。
然后载沣又搞了一个大部分是满族人的皇族内阁,引起了大量汉族官员的不满。
失去了汉族官员的支持,再加上皇族内部不团结,所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就快速的灭亡。

慈禧太后能够在清朝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还能将各种势力团结在一起,也算是一个能人。
如果不是慈禧太后,也许清朝的灭亡还要提前。因为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前,清朝的统治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前天 08:0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6578
金币
418013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7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15
慈禧太后如何独掌晚清大权几十年

慈禧太后,一个没有显赫家世、也没有皇帝头衔的女性,却在晚清时期独掌大权长达几十年。她的崛起和长期统治,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展示了她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以下是她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详细分析:

1. 初入宫廷与权力的初步接触

1835年11月29日,慈禧在北京出生,她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八旗家庭,父亲是满洲镶蓝旗人,官职最高仅为四品道台。17岁时,慈禧参加了宫里的选秀,并因字写得漂亮被咸丰皇帝看中。

由于咸丰皇帝身体不好,常常无法自己批阅奏章,于是给了慈禧批阅奏章的机会。这段经历让慈禧迷恋上了权力。

2. 咸丰皇帝去世与权力的初步掌控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慈禧的儿子载淳继承了皇位。咸丰皇帝在去世前,给继任的皇帝留下了六个辅政大臣。然而,慈禧联合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扳倒了这六个辅政大臣,从而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3. 利用傀儡皇帝

慈禧手中的第一张王牌就是她的儿子载淳。载淳登基时只有六岁,慈禧利用他的名义垂帘听政,干预朝政。由于载淳年幼,无法真正掌握权力,慈禧得以实际统治清朝。

1875年1月12日,载淳去世,年仅19岁。为了继续把持朝政,慈禧将她妹妹的儿子过继给咸丰皇帝,即后来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当时只有三岁多,成为慈禧的另一个傀儡。

4. 玩转平衡术

除了利用皇帝年龄小垂帘听政外,慈禧还擅长玩平衡术。她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先将辅政六大臣除掉,然后再利用皇族中的守旧派去制约恭亲王奕䜣。

此外,慈禧大量重用汉族官员,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她依靠这些汉族封疆大吏维系朝廷对全国的统治,并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互相制衡。例如,李鸿章和左宗棠虽然都是清朝官员,但在政治理念上却有许多不同。这种互相制约的关系使得没有人敢轻易反对慈禧。

5.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慈禧在执政初期,在议政王奕䜣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同时,在列强支持下,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慈禧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军用和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称为“同治中兴”。

6. 应对外部威胁与内部变法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然而,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最终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对于变法,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

1898年6月,光绪发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旧势力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当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围园杀后、杀死荣禄时,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并处死了谭嗣同等六人。

7. 应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

面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然而,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她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灭义和团,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

8. 慈禧太后去世后的清朝命运

慈禧太后去世后,掌权的隆裕太后和监国的摄政王载沣没有她这样的能力。载沣搞了一个大部分是满族人的皇族内阁,引起了大量汉族官员的不满。失去了汉族官员的支持加上皇族内部不团结,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迅速灭亡。

结论

慈禧太后能够在清朝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将各种势力团结在一起,并维持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统治。她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不仅体现在对权力的掌控上,更体现在对各级官员关系的平衡上。如果没有慈禧太后也许清朝的灭亡还要提前。她在垂帘听政前清朝的统治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前天 08: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