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正在研究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493
金币
364225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发展态势良好。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行业专用大模型落地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张云明指出,对于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发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下一步,将一手抓技术供给,促进“智能产业化”,一手抓赋能应用,加快“产业智能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一是做强产业供给,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软硬件适配等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高质量数据集,筑牢产业底座。推进智能体开发部署,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二是做优赋能应用,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培育一批赋能应用服务商,打造模型调优、数据治理、安全保障等“一站式工具箱”。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三是做大产业生态,分级分类推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赋能应用标准研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用好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汇聚资金、人才“活水”。推进大模型安全技术攻关,提升企业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能力。深化国际合作,高质量建设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等载体。
张云明表示,在推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重复性、危险性的岗位产生替代效应,但同时也将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岗位、新职业,促进就业提质扩容。下一步,工信部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创造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潜力,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型人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493
金币
364225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7小时前
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研究分析
一、核心子主题划分
根据参考资料,将“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划分为以下4个核心子主题:

子主题1:政策框架与核心目标
定义:
国家层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系统性政策规划,旨在通过顶层设计引导产业智能化转型,明确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关键事实与最新发展:

国家层面进展:工信部于2025年9月明确提出“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并将制定转型路线图和企业应用指南([1][2][3])。
地方实践案例:南宁市已先行发布《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形成80个标志性智能产品、6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5家全国性链主企业,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以上([5])。
数据支撑: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为政策落地提供坚实产业基础([3])。
“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加速([3])。
子主题2: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定义:
围绕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具体领域、技术方向及保障措施,明确“人工智能+制造”的落地抓手。

关键事实与最新发展:

国家层面任务:
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转型,如生产设备调优、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1][2][3]);
培育赋能应用服务商,覆盖模型调优、数据治理、安全保障等全链条服务([2])。
地方层面路径(以南宁为例):
技术层:发展传感器、算力芯片(GPU/ASIC/FPGA)、AI工业机器人(焊接、码垛等)及垂直行业大模型(制糖、新能源等)([5]);
应用层:推动传统产业(食品加工、铝加工)和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
现实案例:

南宁计划“点线面结合”推动垂直行业大模型,如制糖、制茶等特色产业的智能排产调度和质量检测([5]);
国家层面提出“发布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为企业提供标准化转型路径([3])。
子主题3:产业基础与发展成效
定义:
我国制造业在规模、结构及创新能力上的现有基础,是“人工智能+制造”政策落地的支撑条件。

关键事实与最新发展:

产业规模优势:2020—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至33.6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30%([3]);
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8.7%,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34.6%、16.3%([3]);
企业活力:“十四五”期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13.8万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3])。
数据亮点:

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领先([3]);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64家入选世界500强,中小企业超60万户,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生态([3])。
子主题4:挑战与保障机制
定义:
政策落地过程中需应对的产业短板及配套支持措施(如人才、生态、区域协同等)。

关键事实与最新发展:

地方保障措施(以南宁为例):
人才:将AI企业纳入人才专项补助名单,鼓励申报“邕江计划”高层次人才([5]);
生态:依托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打造面向东盟的产业高地,建设10家以上研发创新平台([5]);
区域协同:引导各县区发展特色AI+制造园区,形成“核心节点+分布式应用”格局([5])。
潜在挑战:

参考资料未明确提及国家层面挑战,但地方实践中需解决“算力芯片依赖进口”“传统产业转型成本高”等问题([5]中提到“引进GPU等高性能算力芯片企业”,暗示供应链安全需求)。
推荐资源(基于参考资料及政策主题)
《南宁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地方实践案例,[5])
工信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国家政策解读,[1][3])
《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路线图》(推测资源,参考[3]中“制定转型路线图”)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白皮书》(行业研究,建议补充)
南宁“人工智能+制造”场景机会清单(地方供需对接平台,[5])
总结(5点高管简报)
政策定位:国家正制定“人工智能+制造”专项方案,目标通过顶层设计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地方(如南宁)已先行发布具体目标(2027年500亿产业规模)。
实施路径:聚焦“重点行业+核心环节”,从技术层(传感器、AI机器人、大模型)到应用层(智能工厂、质量检测)全链条布局。
产业基础:我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占比近30%),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领先,为AI赋能提供坚实支撑。
地方实践:南宁等城市通过“垂直行业大模型+特色场景”模式,探索传统产业(制糖、铝加工)与新兴产业协同转型。
关键保障:需强化算力芯片、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同时通过人才政策、生态平台(如东盟合作中心)降低企业转型门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