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2回复

[转载]越丑越火,彻底懵了,硬是没搞明白[3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4434
金币
401473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23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7:0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09) —

若将时光倒回十年前,都会女孩的梦想模板大抵如此:踩上精致的高跟鞋,手握一杯现磨咖啡,步履生姿地踏入CBD写字楼——仿佛一场现代都市的成人礼。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写字楼里最常见的,却是踏着拖鞋、运动鞋甚至“怪诞”鞋款的“你、我、她”。


就连《欲望都市》中嗜鞋如命的Carrie,也在续集《就这样…》中穿着一双勃肯鞋走进海底捞——这一幕荒诞又真实,仿佛一个时代的隐喻。

2024-2025:“丑鞋”时代真正来临。如果说2024年被美版《Vogue》定义为“丑鞋之年”(The Year of the Ugly Shoe),那么2025年,我们依然活在被“丑鞋”统治的时空里。

它们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场合:五指鞋不再局限于健身房,而是走上T台、走进咖啡馆;勃肯鞋搭配大衣出现在派对场合;果冻凉鞋——那种透明得像童年塑料鞋的单品——从超市蔓延至度假酒店;就连一度被时尚界嗤之以鼻的洞洞鞋,也已成为博主日常出街的标配。

这些鞋款共同挑战着一个问题:何为美?何为丑?
当我们第一眼觉得“这不是我理解的时尚”,再看却逐渐“真香”时——我们或许已经踏入了一场新的审美叙事。

为什么越“丑”越上头?从符号学角度看,“丑鞋”之所以成立,恰恰在于它们与“鞋履美学”的传统形成对立。
传统女性鞋履设计往往服务于“视觉修饰”:细高跟拉长腿部线条,尖头鞋强化优雅气质,乐福鞋书写知性叙事——它们共同建构了一套“女性气质”的外化标准。

传统女性鞋履设计往往服务于“视觉修饰”:细高跟拉长腿部线条,尖头鞋强化优雅气质,乐福鞋书写知性叙事——它们共同建构了一套“女性气质”的外化标准。
而“丑鞋”却反其道而行:
蓄意打破身体比例 ✅
强调真实而非修饰 ✅
去性别化,弱化“男性凝视” ✅
它们用舒适、实用、自我表达,取代了漂亮却痛苦的“美丽刑具”。

它们用舒适、实用、自我表达,取代了漂亮却痛苦的“美丽刑具”。
意大利学者翁贝托·艾柯在《丑的历史》中提出:“丑比美更耐人寻味。”
而在2025年的时尚语境中,“丑”不再是一种审美缺陷,而成为一种风格宣言:“我穿故我在,无需你的认同。”

四大“丑鞋”现象级单品解析
1. 五指鞋:丑得彻底,潮得干脆
争议度第一的五指鞋,源自Vibram在2005年推出的“赤足感”功能鞋,初衷是为健身者提供更自然的发力方式。然而2025年,它跃出功能圈、闯入时尚场。
它不仅登上Lyst榜单第五名,被《Vogue》点评为“年度最具潜力怪鞋”,更被穿搭高手纳入了日常造型:
穿搭提示:可搭配分趾袜防磨脚,避免碎石路段。从纯色、芭蕾鞋型款入手更易驾驭。



2. 果冻凉鞋:怪趣少女的再生
凭借韩流再度翻红的“果冻鞋”,代表品牌如Heavenly Jelly,把童年澡堂拖鞋卖上500元高价——靠的是“廉价感”的精准反转。
透明PVC材质、闪粉、花朵装饰…这些元素本应甜腻过度,却在极简主义与复古风潮中重获新生:
透明PVC材质、闪粉、花朵装饰…这些元素本应甜腻过度,却在极简主义与复古风潮中重获新生:
被The Row带上秀场,用高级时装衬托塑料质感;
搭配西装、黑裙,以“单一童趣元素”点亮整体;
透明鞋面 + 设计感袜子=双重视觉层次。
它证明:时尚的本质并非回避“廉价”,而是重新定义价值。

透明的塑料鞋带着闪粉,尤其是在这两年复古风的加持下,日常用它搭配袜子、短裙,瞬间就有种90年代少女感。


有光泽又廉价的质感和高级时装放在一起,反而制造出意外的效果,你敢想The Row秀场几乎人脚一双吗?


极简的黑裙子、西装裤,让鞋成为全身上下唯一的“童趣”元素,时髦感就会立刻跳出来。

3. 渔网鞋/蕾丝平底鞋:复古与怪趣的融合
这类鞋款常被归类为“丑”,是因为它们游走在优雅与笨拙的边界:太薄像袜子,太复古像老式舞鞋——但正是这种模糊性,让它们成为风格利器。

尤其是被Alaia带火的渔网芭蕾鞋,一经推出便登顶Lyst榜单,成为达妹(Dakota Johnson)日常最爱。搭配上应以“重压轻”:用牛仔、皮革、西装等硬质面料中和柔软视觉,避免甜腻过度。


这双鞋直接登顶了Lyst 2024第三季度榜单,火到全球断货。它也是达妹的最爱哦,日常出街、海滨度假都不离脚。


和它们同类的还有这种网纱款,鞋型主要集中在玛丽珍鞋和奶奶鞋。



4. 芭蕾运动鞋:柔美与机能的共生
Ballet Sneakers作为混血鞋款,结合了芭蕾鞋的绑带、圆头与运动鞋的厚底、缓冲功能。它既不像传统芭蕾鞋般脆弱,也不像运动鞋那样粗犷,而是精准切中“舒适又好看”的新需求。

推荐品牌如Rockfish(宽头设计+帆布材质)、Stand Oil(皮质+运动底),以及The Attico的Nomad系列(麂皮+魔术贴,优雅与机能并存)。搭配建议:与工装裙、直筒裤合作,强调轻盈与力量的平衡。

还有这种麂皮风,这款鞋底更厚,适合离不开厚底鞋的家人们。





我们不再需要高跟鞋的声音证明自己
从高跟鞋到丑鞋,改变的远不止鞋跟高度或外形设计。
它是一场无声的宣言:时尚不再服务于外在的审视,而是回归身体本身的感受。舒展、自由、自我接纳,正在取代痛苦、修饰和取悦。

就像《芭比》中的经典一幕:她脱下高跟鞋,穿上勃肯鞋,终于走向真实世界。
而我们,也正在书写同一叙事——
不必踩著高跟踏出声响,橡胶底沉默的落地,同样有力。



1条评分金币+25
wowoni 金币 +25 - 昨天 08:4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4434
金币
401473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23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7:05
丑书风行,世道奇哉,
笔墨横斜,字形歪斜,
越丑越火,众人追捧,
文坛怪象,令人费解。

昔日书家,笔走龙蛇,
字字珠玑,风骨凛然,
今朝丑书,横空出世,
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书道本应,传承古韵,
笔法精妙,意蕴深远,
何以至此,丑态百出,
令人扼腕,叹为观止。

或许时运,各有不同,
丑书风靡,亦有其因,
世人好奇,趋之若鹜,
一时风潮,难辨真伪。

书道之丑,未必真丑,
或许另类,别有洞天,
只是我辈,未能参透,
硬是没搞,彻底懵了。

但愿书坛,回归正道,
笔墨之间,见真功夫,
莫让丑书,喧宾夺主,
书道长存,古韵永续。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08:4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554
金币
364877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6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7:51
解析“越丑越火”现象背后的多元逻辑
“越丑越火”并非单纯以审美颠覆为核心,而是社会心理、商业策略与文化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个体容貌焦虑到品牌营销创新,这一现象折射出不同领域对“丑”的重新定义与价值转化。

一、个体容貌变化:从“变丑”到“破圈”的心理与生理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压力的显性影响
长期熬夜、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习惯会导致皮肤暗沉、代谢减慢,而工作压力、焦虑等心理问题则加剧憔悴感,形成“越工作越丑”的恶性循环。这种“丑”本质是健康失衡的信号,需通过调整作息、运动及心理疏导改善。
疾病与容貌的隐性关联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肤疾病(痤疮、脂溢性皮炎)或牙齿问题(龋齿、不齐)可能直接改变面部状态,需医学干预才能恢复。
二、商业与文化领域:“以丑为美”的流量密码与价值重构
品牌营销:用“丑”制造话题与身份认同
巴黎世家的“反美学”策略:通过像素化广告、酷似“水龙头卡锁”的饰品、高价洞洞鞋等“雷品”,精准抓住年轻群体对“个性”“话题度”的需求,60%业绩来自00后消费者。
奢侈品的“行为艺术”:故意弱化工艺与设计,强调品牌符号价值,让消费者通过“吐槽式炫耀”获得身份认同感,例如售价659美元的“汽车配件手镯”成为社交货币。
公众人物:争议性形象的流量变现
部分公众人物因“丑”或争议性人设(如情感丑闻、夸张言论)引发关注,利用负面话题度维持曝光度,形成“黑红”效应。
三、社会心理:“丑”的解构与多元审美崛起
反叛传统审美,彰显个性表达
年轻一代通过追捧“丑”设计(如老爹鞋、编织袋手包)打破“精致美”的单一标准,用“丑”对抗规训,实现自我主张。
“丑”作为情绪宣泄与共鸣载体
粗糙、夸张的“丑”元素(如像素化广告、潦草宣传片)能激发大众的吐槽欲,形成互动传播,使品牌或内容在争议中快速破圈。
四、理性看待“越丑越火”:区分现象本质与价值导向
对个体健康的警示:若“变丑”伴随身体不适,需优先排查疾病因素,而非盲目归因于审美变化。
对商业逻辑的认知:品牌的“丑”设计本质是流量策略,需警惕过度消费符号价值而忽视实用需求。
对多元审美的包容:审美本无绝对标准,但“以丑为美”不应成为低俗、价值观扭曲的借口,健康的社会审美仍需兼顾内在价值与外在表达。
“越丑越火”是时代情绪、商业策略与文化变迁的交叉产物,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既能帮助个体规避健康风险,也能更清醒地看待流量时代的表象与本质。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08:4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