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奇观]580米!同济院的“中国第一高楼”设计方案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373
金币
363425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上海中心大厦坐落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区,以632米的高度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摩天大楼。这座建筑于2008年动工,2016年正式落成,由Gensler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其流线型的玻璃外观仿佛一条盘旋上升的巨龙,既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展现出充满现代感的生命力。


入围第一轮评选的9个方案
(上部4个方案获胜,进入第二轮评选)


在筹建初期,设计方案经历了国际范围的征集与遴选。2006年,吸引了包括SOM、福斯特、Gensler、KPF、清华院、同济院等19家国内外顶尖机构的参与。其中,国内的设计大院同济院是唯一进入第二轮评选的中国建筑设计机构,其提案备受瞩目。




同济院的设计方案巧妙融合如玉琮、竹文化、良渚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塔楼总建筑面积约500000㎡,高度为580米,建筑形体自下而上分为八节,仿若竹节般逐渐收分,每一节设置避难层与观景平台,既强化了结构,也丰富了空间体验。




建筑顶部摒弃了常规的尖顶或流线造型,转而采用简洁有力的四方收束,通过点、线、面的组合营造出稳重而秩序井然的视觉效果。这样的处理不仅造型大气,也提升了结构稳定性,使整座塔楼在陆家嘴建筑群中显得格外沉稳挺拔。




同济院的方案还注重垂直空间的功能整合,将商业、办公、酒店等区域合理分布,并结合空中观景平台打造出立体而人性化的“垂直城市”。


尽管同济院最终以微弱差距未能中标,但该院后续在项目中承担了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攻关工作,为上海中心大厦的建成贡献了重要力量。


上海中心大厦不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超高层建筑,更成为现代技术与文化传承相互融合的象征。参与竞赛的各方提案所呈现的创新思维,为往后超高层建筑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


你对该方案的设计作何评价?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373
金币
363425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7小时前
同济院“中国第一高楼”设计方案概述
同济院在上海中心大厦设计竞标中提交的方案以580米为核心高度,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唯一进入第二轮评选的中国本土团队方案。该方案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技术,试图在超高层建筑中诠释东方哲学内涵,虽最终未获采纳,但为本土超高层设计提供了重要思路。

同济院方案的核心设计理念与文化表达
传统文化符号的创新融合
方案外形灵感源自多重中国文化元素:以玉琮的端庄形态奠定整体轮廓,借鉴竹文化的生长韵律将建筑分为“八节”结构,底部向顶部逐渐收缩,模拟竹子的自然生长态势,同时暗合中国古代“九为至阳之数”的哲学象征(分节处含底部基座共九段)。
顶部造型的独特性
与金茂大厦尖顶、环球金融中心直线收尾不同,同济院方案以方正平直的四方形态收束天际线,通过点、线、面的几何组合形成“王者之气”,意图在陆家嘴建筑群中彰显统领地位。
方案的技术特色与功能布局
垂直分区与安全设计
建筑形体由下至上分为八节,每节分界处设避难层与空中景观平台,兼具设备层功能,既满足安全规范,又通过垂直空间划分形成“微型城市”体验,提升使用者的观景与休憩体验。
结构与空间优化
方案采用刚直的线条与简洁几何轮廓,摒弃流线型常规设计,通过加强层处理实现结构稳定,同时垂直整合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区,实现高效的空间利用。


方案在竞标中的地位与历史意义
竞标历程
2006年上海中心大厦国际招投标中,同济院从19个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整合后9个入围方案之一,并最终进入第二轮评选,是唯一入围的本土设计机构。其提案以0.1分的微小差距惜败于Gensler的“龙型”方案,展现了中国本土团队与国际顶尖事务所的竞争实力。
行业影响
方案首次在超高层领域系统运用中国传统器具与哲学符号,验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适配性,为后续本土超高层建筑的文化表达提供了“技术


+文化”融合的参考样本。
同类方案对比:同济院580米方案与其他竞标方案的差异
对比维度    同济院方案(580米)    Gensler中标方案(632米)    SOM方案(580米)
文化表达    玉琮、竹节、九数哲学等传统文化符号    流线型玻璃幕墙模拟“巨龙盘旋”意象    竹笋形态象征生长活力
结构形态    方正分段式,刚直几何轮廓    螺旋上升的流线型,减少风荷载    外露钢结构骨架+圆弧三角形平面
可持续设计    未明确提及专项技术    双层幕墙自然通风系统    双层玻璃幕墙+雨水回收+空中花园
高度定位    580米,强调文化内敛    632米,突出城市地标性    580米,侧重结构效率


方案未中标的可能因素分析
高度与城市地标性:Gensler方案以632米高度(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更符合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需求,而同济院580米高度在视觉冲击力上稍逊。
技术创新性:国际事务所方案(如SOM的双层幕墙、Gensler的抗风螺旋形态)在可持续技术与结构优化方面更具亮点,同济院方案的文化表达未完全转化为技术突破点。
同济院方案虽未落地,但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垂直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至今仍为中国超高层建筑如何平衡“全球语境”与“本土身份”提供着启示。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