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56岁男子脑梗猝死,日常坚持午睡,医生心酸:他有5个恶习[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2220
金币
341833
道行
20030
原创
759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0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1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26) —
“人还挺精神的,怎么说没就没了?”“中午还吃了饭、睡了午觉,怎么就猝死了?”
人看着没啥毛病,甚至生活习惯挺好,结果突然脑梗、心梗,说走就走,连个准备都没有,家人都懵了。
前阵子医院来了一位56岁的脑梗猝死患者,出事那天,他照常吃完午饭、洗了个脸、躺下休息,没想到一睡不醒。送到医院,人已经没了心跳。
作为医生,看多了这样的案例,心里很不是滋味。不是不能救,是太晚发现;不是突然猝死,而是日积月累,病一步一步自己“养”出来的。


不少中老年人都有午睡习惯,特别是退休之后或者上了年纪的朋友,总觉得午睡“护血管”“养精神”。
这话没错,科学研究也确实表明,短暂的午休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比如降低血压、舒缓心脏负担、改善记忆力。
但午睡≠万无一失。如果你白天疲劳、晚上失眠,靠午睡“补觉”,反而容易打乱生物钟;再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可能在“休息”中埋下祸根。
像这位男子,虽然坚持午睡,但却常年有这5个毛病,才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脑梗”的深坑。


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吃饱就躺。饭后困意上头,不想走动、也懒得坐着,直接倒头睡,这种做法其实对血管特别不友好。
原因很简单:吃完饭,血液都集中到胃肠去消化食物了,如果这时候突然躺下,大脑供血会暂时减少,对于本身血管弹性差、血液粘稠的中老年人来说,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严重的还可能诱发脑梗。
正确的做法是:饭后慢走十几分钟,等胃口稍微“消一消”,再找个安静的地方小睡一会儿。


这位男子有30多年的烟龄,喝酒也不少,嘴上说着“饭后一杯、助消化”,但其实就是管不住嘴。
烟酒对血管的伤害,可以说是“一点不客气”。
吸烟让血管变得又脆又窄,容易形成斑块;喝酒会让血压波动剧烈,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长期下来,血管就像被“沙子打磨”一样,越变越脆,最终哪天堵住,脑梗就找上门了。
别再说“喝点红酒养生”“老烟民身体抗造”这种话了。那都是侥幸。


他平时晚上常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追剧、刷视频、打牌样样不落。
早上又起得早,白天靠午睡“补回”睡眠。表面看起来好像每天睡够了时间,但其实这种“错乱型睡眠”对身体伤害特别大。
长期熬夜会打乱内分泌节律,增加血压、血糖、血脂的波动,尤其是在凌晨这段心血管高发时段不休息,对中老年人更是“致命组合”。
身体不是个万能机器,白天睡得再多,也替代不了晚上该休息的那几个小时。午睡可以加分,但不能“救命”。


很多人都有这个误区:血压高一点、血脂有点高,但没有头晕、没不舒服,就觉得“没关系”。
这位男子就是典型例子,检查过血压偏高、血糖也不稳,但他总说“感觉还行”“别吃药伤肾”,药也停停吃吃,完全靠自己“感觉”判断病情。
可你知道吗?脑梗不看你疼不疼,它看的是你血管堵没堵。就像水管锈住了,你平常水还流得动,但哪天锈块脱落、卡住管道,整条管子就瘫了。
所以别靠“感觉”管理健康。三高不是小病,特别是高血压,是脑梗最危险的“导火索”,一定得管住。


老爷子嘴刁,不爱青菜,三天两头红烧肉、肥肠、油炸的都不离嘴。再加上平时几乎不运动,退休后一天走不了几百步,坐沙发的时间比走路还多。
这样一来,脂肪就“堵”在血管里出不去了,时间长了变成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血流不畅,脑梗的“种子”早就埋好了。
我们常说“管住嘴,迈开腿”,可真要坚持下来,还得看自己愿不愿意为健康动一动。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血管可不会心疼你。


很多人觉得脑梗“来得突然”,其实它背后往往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
一开始是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把血管一点点“腐蚀”掉;
接着血管开始变硬变脆,里面的脂质斑块越来越多;
某天一个小斑块脱落,刚好卡在脑部的某根血管上;
血流被堵死,大脑某个区域突然没血供,脑细胞快速死亡,这就是脑梗。
如果堵得厉害,还可能直接影响到呼吸中枢和心脏节律,人在几分钟内就没了反应,这就是“猝死”。


说到底,预防脑梗没那么复杂,关键就是——别等出事才想起保命。以下这几条建议,咱们早做早安心:
第一,三高一定要定期查、按时吃药。别怕吃药,怕的是病没控制住。医生开的药不是“毒药”,而是保命的“护身符”。
第二,睡觉规律,午睡适度,别当夜猫子。中午睡30分钟以内最合适,睡太久反而容易醒来头昏、血压波动。
第三,吃饭清淡些,少盐少油,多吃菜少吃肉。炒菜少放油,多蒸煮,肥肉、动物内脏要少碰。饭吃七分饱,血管才轻松。
第四,多动起来,别把沙发当“归宿”。每天散步30分钟、做做伸展运动,不求强度高,但求能坚持。
第五,有任何身体不适,别拖着不查。突然的头晕、说话含糊、一侧肢体无力,可能是脑梗前兆,一定要立刻就医。


真正对身体好的,是你每一次按时吃药、每一次饭后慢走、每一次舍不得的油腻放下筷子。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才是你能不能远离脑梗的关键。
别让明明能避免的悲剧,最后只能变成“如果当时”。把今天当起点,咱们一起改掉坏习惯,慢慢养好血管,让脑子清清楚楚、身体稳稳当当地活到老。
个体体质差异大,本文仅为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正规医疗机构医生。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昨天 17:3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2220
金币
341833
道行
20030
原创
759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0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1:34
近年来,脑梗猝死事件频发,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根据相关报道,一位56岁男子虽然坚持午睡这一看似健康的习惯,却因五个不良生活习惯而突发脑梗猝死[[1]]。医生对此深感心酸,并指出这些恶习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午睡时间过长
虽然午睡有助于恢复精力,但若时间过长则适得其反。研究表明,午睡超过1小时会使脑部供血减缓,增加脑梗风险[[1]]。建议午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进入深睡眠阶段,以免醒来后更加疲惫。

二、饭后立即午睡
饭后血液集中于胃肠道以助消化,此时若立即午睡,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可能诱发脑梗[[1]]。因此,建议饭后休息30分钟再午睡,尤其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更应注意。

三、长期抽烟饮酒
吸烟和饮酒是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抽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饮酒则会使血压波动,增加脑出血和脑梗的风险[[1]]。医生提醒,戒烟限酒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四、忽视高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脑梗的“隐形杀手”。许多患者在血压恢复正常后便擅自停药,这种做法极其危险。血压的波动会加速血管硬化,增加脑梗的发生率[[1]]。因此,必须遵医嘱调整药物,定期监测血压。

五、情绪压抑、缺乏调节
情绪波动大、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进而诱发脑梗[[1]]。医生建议通过运动、冥想、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总结与建议
这位56岁男子的悲剧提醒我们,健康并非仅靠一个好习惯就能保障,更重要的是避免那些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刺客”。医生呼吁中老年人应从作息、饮食、情绪、用药等多方面入手,全面管理健康,预防脑梗等突发疾病的发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0498
金币
371959
道行
2004
原创
2418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45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3:58
突然脑梗、心梗,说走就走:预防脑梗的关键

“人还挺精神的,怎么说没就没了?”“中午还吃了饭、睡了午觉,怎么就猝死了?”人看着没啥毛病,甚至生活习惯挺好,结果突然脑梗、心梗,说走就走,连个准备都没有,家人都懵了。前阵子医院来了一位56岁的脑梗猝死患者,出事那天,他照常吃完午饭、洗了个脸、躺下休息,没想到一睡不醒。送到医院,人已经没了心跳。作为医生,看多了这样的案例,心里很不是滋味。不是不能救,是太晚发现;不是突然猝死,而是日积月累,病一步一步自己“养”出来的。

不少中老年人都有午睡习惯,特别是退休之后或者上了年纪的朋友,总觉得午睡“护血管”“养精神”。这话没错,科学研究也确实表明,短暂的午休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比如降低血压、舒缓心脏负担、改善记忆力。但午睡≠万无一失。如果你白天疲劳、晚上失眠,靠午睡“补觉”,反而容易打乱生物钟;再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可能在“休息”中埋下祸根。像这位男子,虽然坚持午睡,但却常年有这5个毛病,才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脑梗”的深坑。

1. 吃饱就躺
   - 饭后困意上头,不想走动、也懒得坐着,直接倒头睡,这种做法其实对血管特别不友好。原因很简单:吃完饭,血液都集中到胃肠去消化食物了,如果这时候突然躺下,大脑供血会暂时减少,对于本身血管弹性差、血液粘稠的中老年人来说,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严重的还可能诱发脑梗。正确的做法是:饭后慢走十几分钟,等胃口稍微“消一消”,再找个安静的地方小睡一会儿。

2. 长期吸烟、饮酒
   - 他有30多年的烟龄,喝酒也不少,嘴上说着“饭后一杯、助消化”,但其实就是管不住嘴。烟酒对血管的伤害,可以说是“一点不客气”。吸烟让血管变得又脆又窄,容易形成斑块;喝酒会让血压波动剧烈,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长期下来,血管就像被“沙子打磨”一样,越变越脆,最终哪天堵住,脑梗就找上门了。别再说“喝点红酒养生”“老烟民身体抗造”这种话了。那都是侥幸。

3. 长期熬夜
   - 他平时晚上常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追剧、刷视频、打牌样样不落。早上又起得早,白天靠午睡“补回”睡眠。表面看起来好像每天睡够了时间,但其实这种“错乱型睡眠”对身体伤害特别大。长期熬夜会打乱内分泌节律,增加血压、血糖、血脂的波动,尤其是在凌晨这段心血管高发时段不休息,对中老年人更是“致命组合”。身体不是个万能机器,白天睡得再多,也替代不了晚上该休息的那几个小时。午睡可以加分,但不能“救命”。

4. 忽视三高管理
   - 很多人都有这个误区:血压高一点、血脂有点高,但没有头晕、没不舒服,就觉得“没关系”。这位男子就是典型例子,检查过血压偏高、血糖也不稳,但他总说“感觉还行”“别吃药伤肾”,药也停停吃吃,完全靠自己“感觉”判断病情。可你知道吗?脑梗不看你疼不疼,它看的是你血管堵没堵。就像水管锈住了,你平常水还流得动,但哪天锈块脱落、卡住管道,整条管子就瘫了。所以别靠“感觉”管理健康。三高不是小病,特别是高血压,是脑梗最危险的“导火索”,一定得管住。

5. 饮食油腻、缺乏运动
   - 老爷子嘴刁,不爱青菜,三天两头红烧肉、肥肠、油炸的都不离嘴。再加上平时几乎不运动,退休后一天走不了几百步,坐沙发的时间比走路还多。这样一来,脂肪就“堵”在血管里出不去了,时间长了变成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血流不畅,脑梗的“种子”早就埋好了。我们常说“管住嘴,迈开腿”,可真要坚持下来,还得看自己愿不愿意为健康动一动。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血管可不会心疼你。

很多人觉得脑梗“来得突然”,其实它背后往往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一开始是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把血管一点点“腐蚀”掉;接着血管开始变硬变脆,里面的脂质斑块越来越多;某天一个小斑块脱落,刚好卡在脑部的某根血管上;血流被堵死,大脑某个区域突然没血供,脑细胞快速死亡,这就是脑梗。如果堵得厉害,还可能直接影响到呼吸中枢和心脏节律,人在几分钟内就没了反应,这就是“猝死”。

说到底,预防脑梗没那么复杂,关键就是——别等出事才想起保命。以下这几条建议,咱们早做早安心:

1. 三高一定要定期查、按时吃药
   - 别怕吃药,怕的是病没控制住。医生开的药不是“毒药”,而是保命的“护身符”。

2. 睡觉规律
   - 午睡适度别当夜猫子。中午睡30分钟以内最合适。

3. 吃饭清淡些
   - 少盐少油多吃菜少吃肉。炒菜少放油多蒸煮肥肉动物内脏要少碰。

4. 多动起来
   - 别把沙发当“归宿”。每天散步30分钟做做伸展运动不求强度高但求能坚持。

5. 有任何身体不适别拖着不查
   - 突然的头晕说话含糊一侧肢体无力可能是脑梗前兆一定要立刻就医。

真正对身体好的是你每一次按时吃药每一次饭后慢走每一次舍不得的油腻放下筷子。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才是你能不能远离脑梗的关键。别让明明能避免的悲剧最后只能变成“如果当时”。把今天当起点咱们一起改掉坏习惯慢慢养好血管让脑子清清楚楚身体稳稳当当地活到老。

个体体质差异大本文仅为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正规医疗机构医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