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
美媒近期关注到中国在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认为中国正迎头赶上,技术复杂性已接近全球先进水平,可与美国、英国等科技发达国家相当12。中国在该领域虽起步较晚,但通过多路径技术探索和临床突破,正逐步缩小与领先国家的差距。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的核心进展与突破
多技术路线同步推进
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采取多技术路线并行策略,覆盖无创、半侵入式和侵入式三大方向:
半侵入式技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制的“北脑一号”芯片(硬币大小)已成功植入5名患者大脑,实现意念解码。例如,一名67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通过该技术将“我想吃饭”的想法转化为汉字输出13。其优势在于无需穿透脑膜即可获取高质量信号,降低手术风险1。
侵入式技术:“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1024通道有线版于2024年实现国际首次猴子用意念拦截运动目标;2025年1月,脑虎科技与复旦大学团队通过国产原创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帮助脑损伤患者用意念控制机械臂完成心形手势,为语言功能重塑和人脑-AI交互奠定基础12。
非侵入式研究:中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正着力克服技术障碍以扩大应用范围12。
临床应用与国际首次成果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转化中实现多项突破:
技术/项目 成果描述
“北脑一号” 植入患者实现汉字意念输出,让失语者重建基础沟通能力13
“北脑二号” 国际首次实现灵长类动物(猴子)意念控制运动目标拦截12
柔性侵入式接口 脑损伤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完成复杂手势,开创运动功能修复新路径1
中美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对比与竞争态势
技术路径差异与优势
中美在脑机接口技术路线上呈现差异化特点:
美国:以侵入式技术为主导,如Neuralink将芯片植入脑膜甚至脑组织,追求高信号质量,代表项目包括2024年完成的人体意念控制鼠标试验,以及计划2026年植入的“盲视”装置(直接刺激视觉皮层帮助盲人复明)12。
中国:侧重半侵入式与侵入式协同发展,强调安全性与实用性平衡。例如“北脑一号”在脑膜外实现高效解码,而“北脑二号”在高精度运动控制领域实现国际领先12。
发展模式与战略布局
美国:技术起源早(20世纪70年代),企业主导研发(如Neuralink、Synchron),侧重单点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