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蒸肉介绍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是中国传统的待客名菜,属系较为广泛,在川菜、湘菜、浙菜、江西菜等菜系中都有这一菜式,尤其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
特点
粉蒸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其口感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食性温和,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成菜时若以老藕垫底,色泽粉红,粉糯而清香更甚。
历史传说
明朝年间,崇祯微服南巡,投宿在一姓丁的农夫小店,丁氏夫妇把家中准备过年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来,经过加工送于崇祯用餐。崇祯食后大悦,封丁为御厨,带其一起进宫,丁氏“粉蒸肉”至此流传了下来。
食材准备
主料
通常选用带皮花肉(五花肉),也可以用猪前腿肉。例如制作一份粉蒸肉,可准备五花肉300 - 500克不等。
配料
米粉:可以购买现成的蒸肉米粉,也可用大米自己制作。将适量大米倒入破壁机,30秒打一次,打2次左右即可打成所需状态。
调味料:常见的有红腐乳汁、生抽、酱油、料酒、白糖、蚝油、鸡精、十三香、辣椒粉、白胡椒粉、姜末、葱段等,还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南德、香油等。部分做法会用到特色调料,如韶关辣椒酱等。
配菜:可选择老藕、南瓜、红薯、土豆、茼蒿、包菜、芋头、荷叶等。不同的配菜能为粉蒸肉增添不同的风味,如用南瓜垫底,南瓜会吸收肉的油脂,变得香甜粉糯;用荷叶包裹,则会带来独特的清香。
制作方法
腌制
将处理好的猪方肉片或五花肉片放入钵内或碗中,加入各种调味料搅拌均匀,腌渍一段时间。一般腌渍30分钟左右,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至1 - 2小时,让肉充分入味。
裹粉
腌渍好后,取出肉片,放入另一容器内,倒入米粉拌匀。喜欢吃米粉的可以让肉片裹得厚一点
打底与摆盘
取一扣碗或盘子,若用配菜打底,先将配菜处理好(如切成适当的块状或片状),放入破壁机打好的米粉、适量盐、香油拌匀后铺在底部,再将拌好配料的肉片逐片整齐排列平铺于其上。如果使用荷叶,则将裹好米粉的肉放在荷叶上包好。
蒸煮
普通蒸锅:蒸锅加水烧开,将装有粉蒸肉的容器放入,上汽后蒸5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具体时间可根据肉的量和个人对软烂程度的喜好调整。
高压锅:高压锅装入冷水,放入装有粉蒸肉的盘子或合适的容器(如有不锈钢隔层和纱布更佳)。大火煮20 - 30分钟,闻到香味后,改中火再煮20 - 30分钟。
注意事项
切肉:肉片不需要太厚,也不要太薄,保证口感的同时便于蒸熟和入味。
调味:如果使用了有咸味的调料(如酱油),要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避免过咸。若使用辣椒酱,尽量选择香味浓郁且非甜味的辣椒酱。
配菜处理:配菜打底时,只需放盐和香油或食用油,以保持蒸菜的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