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博会闭幕:展现创新硬实力 “中国智造”引领未来
科博会概况
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并于5月11日成功闭幕。本届科博会以“科技引领 创享未来”为主题,设有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6个专题展区,吸引了8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5万平方米的展览,集中展出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1200余项最新科创成果,吸引超8万人次的境内外观众参观。其中,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境外企业参展参会,还有阿斯利康、赛诺菲、京港地铁、德勤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展示最新技术和合作成果。
创新成果亮点
AI融入医疗健康
手术机器人助力基层医疗:亦庄展区内,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手术模拟器展示了神经介入手术中,AI导管塑形机器人进行塑形后的微导管在脑血管模型中模拟手术操作的过程。该机器人可通过AI算法进行微导管路径规划与塑形方案设计,为医生提供手术导航,降低手术门槛、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助于提升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与公平性,使更多患者受益。
疼痛管理产品创新:昌平展区内,北京新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两款国内首创产品,AI闭环有源可充电式脊髓电刺激系统(NewStim)和微创介入产品一次性使用腰椎管狭窄微创术减压套件(NewMild)。NewStim带领国内脊髓电刺激从开环走向闭环,可使患者在各种活动下均获得稳定的镇痛治疗。同时,AI使企业能够在脊髓神经信号中提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用于预测和管理疼痛。
医疗产业迈向自主可控
全生态链自主可控设备:迈迪斯展出的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通过电磁导航 + 超声图像融合技术,让穿刺过程全程无视野盲区、实时、精准引导,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9%,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损伤。目前,该设备所有部件实现国产化,全生态链自主可控。
国产替代成果显著:北京百特康科技有限公司带来颅颌面外科数字化全流程服务及产品,包括CCMFPlan手术规划软件及首个获得CFDA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定位颌板。其产品已对国外同类软件形成国产替代,相较国外同类产品,患者的花费将缩减至原本的五分之一,且能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50%以上。
创新产品扬帆出海
冠心病精准诊疗无创化:大兴展区内,科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深脉分数)被誉为导管室的守门人,医生可根据仪器显示结果直观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做手术及安装支架的位置。
智慧科技助老助残:北京冠川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运用物联网MQTT等跨协议物联技术,带来生命体征监测仪、跌倒报警器、呼吸睡眠监测器等产品,以智能化产品助老、助残。
其他领域创新成果
顺义区展示多项成果:顺义区以“智创融合·领航未来”为主题,打造了600平方米的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展区,遴选42家高精尖科技企业的53项科技创新成果参展。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展示,如理想MEGA、北汽极狐阿尔法S5,晶格领域最新技术成果,云遥宇航航空航天产品等。此外,还有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因检测服务、北京阿法龙科技有限公司的头戴式计算终端、北京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固态系列电池等成果展示。
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场馆里展示了朱雀二号、朱雀三号、长征八号甲等火箭模型,预计2026年完成首飞的云行超音速飞机窜天石猴模型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扎堆展示,全球首个AI + 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将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多功能AI + 爬壁机器人可在垂直90度的墙壁上作业,规避高空作业风险。信息科技方面,国内首台千比特光量子计算机可让药物筛选效率提升千倍;蘑菇车联自主研发的MogoMind大模型能提升整体通行效率。
活动与签约成果
本届科博会既有展览,也有洽谈。举办了30余场贸易投资促进系列活动,搭建务实合作交流平台。2025北京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专门举办一场北京—沙特先进制造业洽谈会,吸引300余家中外企业现场对接交流。未来产业系列推介会、专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会、绿色经济新质技术与产业合作推介会等多场推介活动密集举行,推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技术共享与市场对接,助力企业高效拓展海外市场。现场有43个项目签约,签约总金额超58亿元。
区域协同发展举措
聚焦京津冀,科博会现场不仅发布《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还举办京津冀工业旅游服务联盟发布仪式,力推区域资源共享和产业对接。
作为国内老牌的科技类展会,北京科博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北京市贸促会副主任朱家亮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科博会窗口和平台作用,全面展示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促进科技产业国际交流务实合作,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国智造”正引领未来科技产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