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猎奇]历史上三次“神秘”的巧合,让人忍不住怀疑,世界可能是一个轮回[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387
金币
132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9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33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文明的文化强国,自然也发生过一些规律外的东西。如果说一次两次算个巧合,但巧合多了就不一定只是巧合了。
就比如我国古代曾发生过多次的历史重合,让人不禁感慨世界之巧妙,这个世界也许就是一个轮回!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秦隋二世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国家,而隋朝也是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王朝,这两个当时鼎盛的朝代又都止于二世,不禁让人们联想到这两者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一同分析下这两个朝代究竟有多像,看看他们有何关联。
其一都为大一统王朝。这个大一统不是单指领土上的一统,而是其前面都是一个混乱割据的朝代,最后两朝都完成统一,结束乱世。
秦朝完成统一之前是战国时代,春秋战国大家都知道,礼崩乐坏,群雄割据,各方势力互相征伐,最后秦朝站了出来,以绝对优势扫平了诸国,建立了大一统秦朝。

而隋朝的前面则是更为混乱的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诸侯国比之战国更甚,朝代更替时常发生,最后是隋朝站了出来,横推了各国,建立了大一统隋朝。
其二都在二代亡于起义,身后跟着一个更强盛的朝代。
秦国后期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在秦二世的时候,陈胜和吴广率先起义,随后各地响应不断,最终大秦在这场起义下被覆灭,亡于二世,其亡后是刘邦建立的汉朝,汉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极为强盛的朝代,出现过“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
再看隋朝,同样是因为隋二代的昏庸,导致各地起义不断,尤其是著名的瓦岗寨和窦建德等人实力极为强盛,最终隋朝也没有抵御住这群起义军的冲击,亡于二代,其败亡后是李渊建的唐朝,唐朝在中国古代史享有盛名,盛世大唐就是对其最好的赞誉!

其三都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
秦朝统一后,修建了万里长城,为后世朝代抵御异族入侵提供了巨大帮助,也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修建了秦直路,方便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阿房宫和秦兵马俑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此外更是开创了郡县制、开创法治先河,设立三公九卿制度,这些壮举影响深远,在后世也广为流传。
隋朝统一后,修建了大运河,为后世南水北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加强了南北方的沟通,开辟了水路。修建的赵州桥和大兴城也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此外首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意义更加深远,以至于后世朝代也一直沿用这两种制度。
由此可见,秦隋两朝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这么多的巧合夹在一起或许就不是巧合了。

汉分为二
汉分为二的故事还要追溯到刘邦未建立汉朝之前,当时的刘邦还不是大汉开国皇帝,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当时秦二世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劳役去修皇陵。
而身为亭长的刘邦自然就在其中,召集了一帮农夫就去了,可那时的人们生活苦啊,不想再受这个罪,于是就在半路上跑了一批。
等刘邦发现的时候,大部分已经就剩一半了,这个人数可远远达不到上面的要求,就算到了骊山也得被处死,于是刘邦想着左右都是死,不然就不去了,于是就自掏腰包弄了两盘小菜,两坛老酒,这就算给众人吃一顿散伙饭。
酒过三巡之后,众人也是问起刘邦的打算,他们跑没事,但是刘邦这个小领导要是跑了就是死路一条,这一下就给刘邦问住了,也没想这么多啊,于是众人就起哄说跟着刘邦干了,他干什么大家都支持,潜意识就是你反吧,我们跟着你一起。

于是众人达成了共识,这群人也成了刘邦坚定的拥护者,但就在众人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有人在路上发现了一条大蛇。这条大蛇非常大,刘邦这刚喝完酒,正所谓“酒壮怂人胆”,刘邦举着剑就朝大蛇斩去,一下就将大蛇一分为二。
刘邦一众以为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没走两步就在路边发现一白发老妇人在哭,刘邦上前寻问,老妇人却说她是白帝的夫人,他孩子刚才化成一条蛇在睡觉,却被赤帝的儿子杀了。
刘邦此时还没醒酒,听着这离奇的话有些发懵,旁边的人气不过拿出剑就对老人砍去,哪知老妇人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据说之后白蛇给刘邦托梦说道:“你断我身,我斩你尾,你让我身体分为两部,我也让你一分为二。”

后来刘邦建立的汉朝统一了天下,在汉武帝时期更是威震四方,只是到了汉平帝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名叫王莽的人,将汉帝毒杀,自己取而代之,从而建立了新朝,这也就意味着刘邦建立的大汉到此就覆灭了。
后来汉光武帝刘秀站出来平定了王莽,又建立了东汉。王莽就好像带着任务来,做完了就走,有人将他视为白帝之子的化身,就这样他兑现了承诺,西汉二百年,东汉二百年,将刘邦的汉朝被一分为二,就如同刘邦斩他一样。
因果循环,这不得不令人感叹命运的神奇。大宋与七
大宋与七又是什么意思呢?他指的是宋朝的开始和宋朝的灭亡,这都与七相关。

当初的赵匡胤还不是一国之主,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后来得到了贵人的赏识,这贵人就是后周的皇帝柴荣,柴荣是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君主,当时的后周时局不稳,柴荣急需要提拔一波亲信为自己所用,而他选的人正是赵匡胤。
但此时后周的主要军队是由张永德和李重进二人掌握,柴荣对其都不是很信任,于是就提拔了赵匡胤。一开始赵匡胤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一心想要报柴荣的赏识之恩,于是就为柴氏效死命,这也让他得到了柴荣的信任。
就这样君臣二人携手共进,想着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可天不遂人意,柴荣突然病重,无奈之下只得任命赵匡胤为托孤大臣,辅助自己年仅七岁的幼子即位。

起初赵匡胤也是这么做的,可奈何旧主去世,新主登基,还是一个小孩,不说外部,就连内部那些节度使都不满意,手握兵权还要受一个小孩的控制,于是纷纷动了割据一方的想法。
就是这样的环境滋生了赵匡胤的野心,最终在新年的那天派人假传消息,说敌军来袭,然后奉旨去平乱。就这样赵匡胤出了皇城,可刚离开皇城没多久,就带兵返回了,逼迫幼主退了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赵匡胤因为这七岁的孩子得了天下。
后来又因为七岁的孩子失了天下。当时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因为自己不光彩的经历,所以极为忌惮自己手下的人掌兵权,于是就削去了他们的权力,让他们做个富家翁,闲散一生,就这样宋朝后世的君主都重文轻武。

这也就导致宋国虽然看起来繁荣,但实际的武备力量不足以护住这份繁华,就这样多次面临辽、金、蒙古等族的入侵,甚至还发生过靖康之耻这样的耻辱之事。
以至于后世的南宋也只能偏安一偶,虽然熬倒了辽国和金国,可还有一个强敌蒙古,要知道当时的那只蒙古军可是由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等人率领的,最终在忽必烈大军的攻势下,宋朝投降,南宋至此灭亡,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也彻地消亡,巧合的是南宋灭亡之际,当时的皇帝年仅七岁,正好对应了后主的七岁幼主。让人不得不感叹宋朝的历史始于七岁,亡与七岁,就宛如一个轮回!

结语
除了这些还有春秋战国时候的三家分晋,过了六百多年后,晋又统一三国。还有就是每个朝代几乎有会有盛世,这些盛世出现的时间也巧,基本每个800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盛世。
除此外还有司马家与曹家和刘家的关系,曹操之所以能进入洛阳为官是因为司马家族司马防的提拔,后来又被司马炎所篡国,曹魏之始于司马家,灭于司马家,而曹家又灭了刘姓的江山,最终刘姓又灭了司马家的江山,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神奇!
[ 此帖被huozm32831在2025-05-09 20:34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2983
金币
158772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7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4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25
历史记载和网络资料的整理,以下三则历史巧合常被用来讨论“轮回”的可能性,其关联性和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一、秦隋“二世而亡”的镜像轮回
大一统与短命王朝的宿命
秦朝和隋朝均终结了长期分裂的乱世(战国与南北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均在第二代君主时期迅速崩溃。秦二世胡亥和隋炀帝杨广均因暴政引发大规模起义,最终被汉、唐取代。

2. 为后世奠基的遗产
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隋朝开创科举制、修建大运河。两者虽短命,却为后续汉唐盛世奠定了制度与物质基础。

二、清朝的“六岁”帝王轮回
起点与终点的对称性
清朝入关首帝顺治(6岁登基)与末帝溥仪(6岁退位)均以“六岁”为关键节点。顺治因多尔衮摄政而实权旁落,溥仪则在袁世凯逼迫下退位,象征清朝从傀儡政权始,至傀儡政权终。
2. 权力真空与历史循环
两者均处于新旧权力交替的夹缝中,映射了清王朝从依赖外戚权臣到被革命推翻的必然性,形成闭环式的历史轨迹。

三、预言谶言的“自我实现”式轮回
秦朝的“亡秦者胡”
秦始皇误将“胡”解读为北方匈奴,实则谶言指向其子胡亥。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扶持胡亥,加速秦朝灭亡,预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应验。
2. 隋唐的“桃李子”与武则天预言
隋末民谣“桃李子,得天下”助力李渊起兵建唐;唐初李淳风预言“武代李兴”则暗示武则天夺 权。两者均通过语言符号推动权力更迭,展现预言对集体心理的操控力。

总结:巧合背后的历史逻辑
这些“轮回”现象更多源于社会矛盾与权力结构的相似性。例如,短命王朝常因过度消耗民力而崩溃(秦修长城、隋凿运河),后继王朝则吸取教训调整政策(汉初休养生息、唐初轻徭薄赋)。预言则反映了民众对变革的心理预期,成为推动历史进程的催化剂。尽管“轮回”充满神秘色彩,但其本质仍是人类行为模式的重复性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交织的结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0673
金币
134747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8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2:15
这段文字描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令人称奇的巧合和历史轮回的现象。确实,历史有时会呈现出一些惊人的相似性,让人不禁思考这些是否仅仅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某种规律或轮回的体现。

1. 秦隋二世:秦朝和隋朝都是完成了大一统的王朝,结束了之前的混乱割据局面。两个朝代都在二代时因起义而灭亡,之后分别被汉朝和唐朝所取代,这两个新朝代都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上极为强盛的朝代。秦朝和隋朝还都留下了深远影响后世的重要遗产,如万里长城、大运河等。

2. 汉分为二:汉朝最初由刘邦建立,后来被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但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又推翻了王莽,重建了汉朝,即东汉。西汉和东汉各持续了约200年,仿佛汉朝被一分为二。

3. 大宋与七: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因为后周的7岁幼主而得以建立宋朝,而宋朝最终灭亡时的南宋末代皇帝也是7岁。宋朝的历史仿佛始于7岁,终于7岁。

这些历史现象确实引人深思。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这些是否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但它们无疑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和神秘感。这些巧合或许只是偶然,也或许是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历史规律的体现。无论如何,它们都让我们对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