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ey最新全球科研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Wiley最新的全球科研人员调查显示,尽管AI工具的使用率显著增加,但科研人员对AI的信任度却在下降。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对科研界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AI使用率与信任度的反比关系
- 使用率增长:2025年,84%的科研人员已经在研究中使用AI工具,相较于2024年的57%,这一数字有了显著提升。
- 信任度下降:然而,对AI能力的信任度却在下降。去年还有53%的受访者认为AI在某些任务上已超越人类,但今年这一比例已降至三分之一以下。
这种反比关系表明,随着更多科研人员开始使用AI,他们对AI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更为现实的认识。早期用户中仍有59%相信AI能胜过人类,但后来者的使用体验显然没有达到预期。
科研人员的主要担忧
- 错误和幻觉:64%的科研人员担心AI生成错误或出现“幻觉”。
- 安全性和隐私:58%的人担忧AI模型缺乏安全性和隐私保障。
- 伦理和透明度:对伦理和透明度的顾虑也在上升。
这些担忧反映出科研人员对AI可靠性的怀疑,尤其是在涉及重要研究任务时。
使用体验与期望调整
- 效率提升:尽管存在诸多担忧,85%的科研人员认为AI提高了工作效率。
- 成果产出:77%的人表示AI帮助他们产出了更多研究成果。
- 工作质量:73%的人认为AI提升了工作质量。
- 头脑风暴:70%的人喜欢用AI来进行头脑风暴。
然而,AI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帮助有限,仅有48%的科研人员认为AI有助于批判性思维。
AI的应用场景
- 写作辅助:这是科研人员使用最多的AI功能,超过半数的科研人员尝试过。
- 文档撰写和文献阅读:这些也是常见的应用场景。
整体来看,AI在科研中的应用仍集中在论文准备和资料整理等基础性工作上,与企业白领的使用方式相似。
未来展望与挑战
- 机构支持的重要性:57%的科研人员表示,缺乏使用规范和培训是推广AI的主要障碍。
- 自主执行任务:如果出现足够成熟的AI智能体工具,57%的科研人员愿意让它在研究中自主执行任务。
这表明科研人员对AI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但仍需克服一系列技术和伦理挑战。
结论
Wiley的调查结果揭示了科研人员对AI工具使用的复杂心态。尽管AI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出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范的完善,AI有望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