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阅读
  • 2回复

[猎奇]作为武则天最爱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为啥逼死她?她有机会登基么[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796
金币
274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51
奖券
18038
斑龄
200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4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18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45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17) —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武则天时代末期涌现出三位关键政治人物——唐睿宗李旦、太平公主与唐玄宗李隆基。他们如同三颗相互牵制的星辰,共同推动着开元盛世的序幕。然而细究这段历史,看似处于核心地位的李旦,实则是三人中最缺乏政治魄力的存在。
第一章:李旦的第一次禅让——拱手相让的皇权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的第四子,李旦的登基之路充满戏剧性。当他的三哥李显因触怒武则天被废黜后,这位性格温吞的皇子面对强势的母亲,做出了令人咋舌的决定:主动将皇位让给武则天。史载,当时武则天假意推辞时,李旦竟固请累日,甚至率领百官上表劝进。这种看似孝顺的举动背后,实则隐藏着对母亲铁血手段的恐惧——毕竟,他的二哥李贤因才华横溢被逼自尽,大姐安定公主更传闻遭武则天亲手扼杀。在血淋淋的宫廷斗争中,李旦选择以退为进,不仅保全性命,还获得监国虚名。而武则天则借此开创女性称帝的先河,改国号为周,其政治手腕之狠辣,从她为排除异己发明的铜匦告密制度便可见一斑。
第二章:夹缝中的傀儡皇帝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复辟。但韦后乱政引发的唐隆之变中,李旦在儿子李隆基与妹妹太平公主的扶持下二次登基。此时的朝堂呈现诡异的三足鼎立:太平公主凭借母亲遗留的政治资源掌控南衙禁军,李隆基则通过诛韦之功掌握北门禁军,而端坐龙椅的李旦更像是个盖章工具。史书记载,每当群臣奏事,李旦总要询问:尝与太平议否?与三郎议否?这种微妙平衡在开元元年被打破——太平公主散布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试图废黜李隆基。令人玩味的是,李旦再次选择退让,他不仅没有支持胞妹,反而顺势禅位,将烫手山芋扔给儿子。这个决定直接导致太平公主在随后的政变中兵败被杀,而《资治通鉴》披露的细节显示,这位公主曾试图用赤箭粉毒杀李隆基,其狠辣作风颇有母风。

第三章:太平公主的未竟女皇梦
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幼女,太平公主的人生本可成为另一个传奇。史载她方额广颐,多权略,曾参与神龙政变诛杀二张,又在唐隆之变中剿灭韦氏集团。尤其在李显暴亡后,她本有三次问鼎机会:第一次是武则天晚年,若非张柬之等大臣坚持立李显,她本可能成为母亲的政治继承人;第二次是李显驾崩时,她已掌控半数朝臣;第三次则是与李隆基对峙期间,她甚至收买了禁军将领常元楷等人。但历史没有如果,当李隆基先发制人率羽林军入宫时,躲在佛寺的太平公主最终被赐三尺白绫。她的失败,标志着武则天时代女性参政传统的终结。

余论:盛唐转折点的反思

李隆基在掌握绝对权力后,其统治呈现惊人的两面性:前期开创开元盛世,后期却酿成安史之乱。他对待亲族的冷酷令人胆寒——除太平公主外,一日杀三子(包括太子李瑛)的恶行,与强占儿媳杨玉环的荒唐,都暴露了权力对人性的扭曲。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后唐朝皇帝再难重现初唐的辉煌,藩镇割据的祸根正始于玄宗朝。回望这段历史,李旦的懦弱、太平的果决与玄宗的矛盾,共同构成盛唐由盛转衰的隐喻。正如司马光所言:天子之孝在于安四海,而权力游戏中的亲情,往往最先成为牺牲品。(注:为增强细节,文中补充了铜匦制度、南北衙禁军对峙、赤箭粉阴谋等史实)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昨天 08:3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汪洋小舟

UID: 453896


发帖
8420
金币
425
道行
1926
原创
0
奖券
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05
最后登录: 2025-09-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9:21
他们是为了对付韦后暂时联合,两虎必有一争。我记得电视上曾说李旦当朝的时候,李隆基早早安插了他的人,在朝的官员基本上是他的人,太平公主已经没机会了,注定输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6607
金币
418094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75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6:17
盛唐转折点:李旦、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权力博弈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武则天时代末期涌现出三位关键政治人物——唐睿宗李旦、太平公主与唐玄宗李隆基。他们如同三颗相互牵制的星辰,共同推动着开元盛世的序幕。然而细究这段历史,看似处于核心地位的李旦,实则是三人中最缺乏政治魄力的存在。

第一章:李旦的第一次禅让——拱手相让的皇权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的第四子,李旦的登基之路充满戏剧性。当他的三哥李显因触怒武则天被废黜后,这位性格温吞的皇子面对强势的母亲,做出了令人咋舌的决定:主动将皇位让给武则天。史载,当时武则天假意推辞时,李旦竟固请累日,甚至率领百官上表劝进。这种看似孝顺的举动背后,实则隐藏着对母亲铁血手段的恐惧——毕竟,他的二哥李贤因才华横溢被逼自尽,大姐安定公主更传闻遭武则天亲手扼杀。在血淋淋的宫廷斗争中,李旦选择以退为进,不仅保全性命,还获得监国虚名。而武则天则借此开创女性称帝的先河,改国号为周,其政治手腕之狠辣,从她为排除异己发明的铜匦告密制度便可见一斑。

第二章:夹缝中的傀儡皇帝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复辟。但韦后乱政引发的唐隆之变中,李旦在儿子李隆基与妹妹太平公主的扶持下二次登基。此时的朝堂呈现诡异的三足鼎立:太平公主凭借母亲遗留的政治资源掌控南衙禁军,李隆基则通过诛韦之功掌握北门禁军,而端坐龙椅的李旦更像是个盖章工具。史书记载,每当群臣奏事,李旦总要询问:“尝与太平议否?与三郎议否?”这种微妙平衡在开元元年被打破——太平公主散布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试图废黜李隆基。令人玩味的是,李旦再次选择退让,他不仅没有支持胞妹,反而顺势禅位,将烫手山芋扔给儿子。这个决定直接导致太平公主在随后的政变中兵败被杀,而《资治通鉴》披露的细节显示,这位公主曾试图用赤箭粉毒杀李隆基,其狠辣作风颇有母风。

第三章:太平公主的未竟女皇梦

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幼女,太平公主的人生本可成为另一个传奇。史载她方额广颐,多权略,曾参与神龙政变诛杀二张,又在唐隆之变中剿灭韦氏集团。尤其在李显暴亡后,她本有三次问鼎机会:第一次是武则天晚年,若非张柬之等大臣坚持立李显,她本可能成为母亲的政治继承人;第二次是李显驾崩时,她已掌控半数朝臣;第三次则是与李隆基对峙期间,她甚至收买了禁军将领常元楷等人。但历史没有如果,当李隆基先发制人率羽林军入宫时,躲在佛寺的太平公主最终被赐三尺白绫。她的失败,标志着武则天时代女性参政传统的终结。

余论:盛唐转折点的反思

李隆基在掌握绝对权力后,其统治呈现惊人的两面性:前期开创开元盛世,后期却酿成安史之乱。他对待亲族的冷酷令人胆寒——除太平公主外,一日杀三子(包括太子李瑛)的恶行,与强占儿媳杨玉环的荒唐,都暴露了权力对人性的扭曲。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后唐朝皇帝再难重现初唐的辉煌,藩镇割据的祸根正始于玄宗朝。回望这段历史,李旦的懦弱、太平的果决与玄宗的矛盾,共同构成盛唐由盛转衰的隐喻。正如司马光所言:“天子之孝在于安四海”,而权力游戏中的亲情,往往最先成为牺牲品。

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唐朝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人性在权力面前的复杂与多变。通过深入分析李旦、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博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脉络。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08:3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