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1回复

[医学知识]93岁陈院士研究血脂多年,警示:除了肉,这3种蔬菜尽量少吃[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3579
金币
27451
道行
38009
原创
2410
奖券
4894
斑龄
135
道券
1117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491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47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09) —



谁说蔬菜百无禁忌?93岁的陈院士,一辈子钻研血脂,临终前都念叨着一句话:“吃素但不是所有菜都能放开吃!”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敲醒了不少人。别以为只戒肉就能降血脂,有些菜吃多了,比五花肉还凶残!



前阵子社区体检时,我碰到老魏头,65岁,瘦得像根豆芽,一脸得意地说自己“从不沾荤腥”,血脂还能高?检查报告啪啪打脸:三酯飙红,胆固醇爆表。他一脸懵,我翻开他这半年饮食记录,顿时明白了:天天吃茄子、土豆、玉米——看似健康,实则隐患重重。

茄子软糯入味,油一炸香得流口水,很多人都爱。可你知道吗?茄子是蔬菜界的“吸油大王”,一盘油焖茄子,油量堪比一碗炸鸡。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一份油炸茄子的脂肪含量高达15克,几乎撑满了一天的推荐摄入量。嘴巴享福,血管遭殃,血脂怎么会不蹭蹭往上爬?



说到土豆,老百姓嘴里叫“蔬菜界的主食”。蒸着吃还行,一碰油锅就变身“热量炸弹”,尤其是薯条、土豆饼,血脂飙升的幕后黑手。北京市营养学会的调查指出,油炸土豆制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企,长期食用不仅升血脂,还提高心血管风险,是“甜蜜的陷阱”。

再说玉米,小时候吃玉米棒子,感觉天然又健康。但现代人讲究口感,玉米做法越来越花哨,玉米浓汤、奶油玉米、炒玉米粒,脂肪和糖分齐飞。《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蓝皮书提到,玉米虽含膳食纤维,但加工后营养打折,尤其搭配高脂肪调料,反而成了“隐性血脂推手”。



这些蔬菜“披着健康的皮,藏着升脂的心”,吃得不对,比大鱼大肉还危险。有位退休教师,一天三顿靠蔬菜续命,结果查出高脂血症,医生一看她的食谱直摇头:炒菜全是高油款,蔬菜虽然多,油水也不少,血管根本吃不消。

血脂不是一天高起来的,是一口一口喂出来的。有研究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发病率超过四成,城市人更严重。这不是体质问题,是饮食“踩雷”。很多人吃菜讲求“香、软、入味”,殊不知,那些勾人的味道后面,是血脂的陡坡。



肠胃不傻,吃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再素的菜,只要裹上厚厚油衣、撒满糖盐辣,都会变成“假素食”,是嘴巴在吃素,血脂在吃荤。陈院士当年在实验室里,一次次对比食物模型,得出结论:“不看食材,看做法;不是吃什么,而是怎么吃。”

我有个习惯,爱去菜市场转,一边买菜一边观察人。你会发现,越是年纪大、身体硬朗的老人,买菜都精着呢:茄子买回来只清蒸,土豆用水煮后拌醋,玉米留着煮粥,不加油盐——看似清淡,实则是对身体最好的温柔。



吃蔬菜这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吃对才好”。很多人自以为吃素就是健康,其实是被“健康外衣”骗了。蔬菜不是万能的,做法才是关键。该煮就别炸、能拌就别炒、少调料才是真清淡。这才是真正懂吃、会养生的表现。

陈院士活到93岁,靠的不是神仙秘诀,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吃得明白”。他一句话我记了很久:“吃菜,不是为了嘴巴舒服,是为了血管通畅。”现在说出来,也希望你记住。别让那些貌似健康的“菜”偷偷毁了你的血脂。

血脂高,不全是肉的错,有些蔬菜比肉还毒。吃健康蔬菜,不如学会健康吃蔬菜。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蓝皮书》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血脂异常流行现状》

3. 北京市营养学会:《高脂饮食与血脂失调关系研究》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昨天 21:5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4434
金币
401473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2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54
关于高血脂与蔬菜的关系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了93岁的陈院士关于高血脂和蔬菜的观点,让我深思。陈院士一生致力于血脂的研究,他的临终遗言“吃素但不是所有菜都能放开吃”确实值得我们重视。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揭示了一些看似健康的蔬菜其实也可能对血脂产生不良影响。

具体案例分析

老魏头的例子

老魏头65岁,一直坚持素食,认为这样可以保持血脂正常。然而,他在社区体检时却发现自己的三酯和胆固醇都超标了。查看他的饮食记录后发现,他每天都在吃茄子、土豆和玉米。这些蔬菜虽然本身健康,但由于烹饪方法不当,反而成为了升血脂的元凶。

茄子:吸油大王

茄子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蔬菜,但它的吸油能力极强。一盘油焖茄子的脂肪含量可能高达15克,几乎达到了一天的推荐摄入量。长期食用这样的菜肴,无疑会增加血脂水平。

土豆:热量炸弹

土豆被誉为“蔬菜界的主食”,但如果经过油炸处理,就会变成“热量炸弹”。薯条、土豆饼等油炸土豆制品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不仅会升高血脂,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玉米:隐性的血脂推手

玉米本身富含膳食纤维,但现代人喜欢将玉米做成各种花样,如玉米浓汤、奶油玉米等。这些加工后的玉米制品往往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糖分,反而成为了“隐性的血脂推手”。

陈院士的智慧

陈院士在实验室里多次对比食物模型,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不看食材,看做法;不是吃什么,而是怎么吃。”这句话强调了烹饪方法的重要性。即使是健康的蔬菜,如果烹饪方法不当,也会对血脂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健康吃蔬菜

1. 少油少盐:尽量采用清蒸、水煮等低油低盐的烹饪方法。
2. 多样化:不要单一依赖某一种蔬菜,应该多样化摄入。
3. 控制量:即使是健康的蔬菜,也应该适量食用。
4. 注意搭配: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蔬菜和少量的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血脂平衡。

结语

陈院士的话提醒我们,健康饮食不仅仅是选择什么样的食材,更重要的是如何烹饪和搭配。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保持健康的血脂水平。正如陈院士所说:“吃菜,不是为了嘴巴舒服,是为了血管通畅。”让我们一起努力,吃得明白,活得健康。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