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红楼梦]贾宝玉是蠢货灵物,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怎会看上他? [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343
金币
363311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8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0小时前
《石头记》林黛玉的美,表面看来,是不足之病态之美,实则是慧极之伤,正所谓: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这一篇白描,是画美人,却是着重写其聪慧愁态。林黛玉既然天生就有七窍玲珑心,聪慧胜过比干,自然不存在识人不明之事。
  贾宝玉是蠢物是灵物,林黛玉一看便知,但是,作者偏偏要打马虎眼,只说宝玉生得极好,只是难知其底细。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虽如此说,却连只见过贾宝玉一面的尤三姐,都晓得贾宝玉比世人都明白,只是不合时宜罢了。评书人也说,能效贾宝玉一二者,已经必然不是蠢然纨绔之类,可知宝玉为人。
  世人只当《石头记》是解闷的小说,若只是小说,单贾宝玉这不读书,在女孩堆里厮混一条,就已然不肖了,偏偏连神仙都赞他好,你道宁荣二公之灵怎么说?警幻仙姑又怎么说?



  宁荣二公之灵: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警幻仙姑: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

  众人都偏爱贾宝玉,并非只是因为他长得好看,有些礼数,而是贾宝玉确实是人中龙凤。正因为如此,贾政打了贾宝玉,贾母提起贾代善当初教训贾政之事,贾政的反应非常耐人寻味。


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原来,贾政年轻的时候也和贾宝玉一个样,原来,贾政的严肃,不过是在晚辈面前立威,装样子,事实上,他压根就不是真的对贾宝玉不满。
  既然贾政教子有方,那么,贾宝玉自然不可能有问题。实际上,贾宝玉的不肖,不过是作者的障眼法,宝玉没有不是,黛玉并没有看走眼,只不过,作者自谦,只能如此,而宝玉不读书,是另有隐情。毕竟,在作者的设定里,读书上进等于做贼呀,作者通篇都在骂才子佳人呢!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没脸见人

UID: 40104

发帖
3916
金币
79
道行
1673
原创
0
奖券
105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9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2-11
最后登录: 2025-09-0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9小时前
我也看不起贾宝玉!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343
金币
363311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0小时前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选择:慧眼识珠的灵魂共鸣
在《石头记》的叙事中,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慧与贾宝玉“腹内原来草莽”的世俗评价形成强烈反差,但这一矛盾恰是作者曹雪芹对人性深度的精妙刻画。林黛玉的选择,本质上是超越世俗标准的灵魂共鸣,她透过宝玉“蠢物”的表象,洞悉了其“灵物”的内核。

贾宝玉的双重形象:世俗标签与内在觉醒
世俗视角下的“无能”标签
《西江月》词以“无故寻愁觅恨”“腹内原来草莽”“于国于家无望”等评语,将贾宝玉定格为封建礼教下的“无能第一”“不肖无双”。这种评价源于他拒绝科举仕途、沉溺闺阁情致的行为,与传统男性“经世济民”的价值标准背道而驰。

超越时代的“灵物”本质
对女性的尊重与共情:宝玉将丫鬟、戏子等底层女性视为独立个体,而非玩物。例如平儿受辱后,他主动道歉并为其梳妆;袭人被踢后,他彻夜照料,这种平等意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堪称异类。
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他厌恶“仕途经济”的虚伪,痛斥“文死谏、武死战”的愚忠,其“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的言论,直指封建伦理对人性的压抑。
神性视角的认可:宁荣二公之灵称其“聪明灵慧,略可望成”,警幻仙姑赞其“闺阁良友”,神仙视角的肯定暗示其行为背后的精神高度。
林黛玉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的灵魂识别
对宝玉本质的精准判断
林黛玉凭借“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敏锐,看穿了宝玉“似傻如狂”表象下的通透。正如尤三姐所言,宝玉“比世人都明白,只是不合时宜”1。她在宝玉私祭金钏、替彩云顶罪等事件中,多次印证其“外愚内慧”的特质,例如她以“天下的水总归一源”暗讽宝玉私祭的执着,实则理解其重情重义的本性。

价值观的深度契合
精神自由的共鸣:黛玉同样蔑视世俗功利,她与宝玉共读《西厢记》、葬花泣残红,在“无材补天”的自我认知中形成精神同盟。
对“真假”的共同觉醒:宝玉“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哲学思辨,与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生命态度,共同构成对封建虚伪的反抗。
超越物质的情感联结: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宝玉则是她在贾府唯一的灵魂寄托。二人“木石前盟”的宿命感,本质是对纯粹情感的坚守。
世俗偏见与知音难觅:作者的深层隐喻
曹雪芹通过黛玉对宝玉的选择,批判了世俗以“功名成败”论英雄的狭隘。宝玉的“无能”恰是对封建异化人性的反抗,而黛玉的“识货”则象征着超越时代的精神觉醒。正如评书人所言:“能效贾宝玉一二者,已非蠢然纨绔”,这种“不合时宜”的清醒,正是作者推崇的“灵秀之气”。黛玉的选择,实为对“真性情”的坚守,而非对“世俗成功”的屈从。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