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交通出行]广州有一座“千年古刹”,因为曾有六棵榕树而得名,与光孝寺齐名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3538
金币
26818
道行
38009
原创
2410
奖券
4894
斑龄
135
道券
1117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488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08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49



【古刹寻踪】

岭南的冬日,阳光总是懒洋洋地斜倚在骑楼檐角,将西关大屋的砖雕照得半明半昧。游人们攥着油纸包的鸡仔饼匆匆掠过,殊不知在越秀区六榕路的巷陌深处,藏着一座被时光摩挲得发亮的古寺——它像一册被遗忘的线装书,静静躺在都市的喧嚣里。



世人皆知羊城有光孝寺的鼎盛香火,却鲜少听闻与它齐名的六榕寺。此寺与海幢、华林二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却偏偏生得一副寡淡性子。寺前既无兜售香烛的摊贩,也无导游喇叭的聒噪,唯有那株已作古的六棵榕树,将名姓化作匾额,悬在朱漆剥落的山门上,倒也应了\"大隐隐于市\"的禅机。

最奇的是寺中布局。寻常庙宇总将宝塔供在后方,偏这六榕寺塔硬要杵在大雄宝殿前头,活像个倔强的老童生。这塔原是南梁大同三年(537年)的旧物,千年来看着珠江潮涨潮落,竟把青砖也沁出了水纹。如今它顶着\"国保\"的头衔,倒愈发显出几分孤高来,连檐角铜铃的声响都带着沧桑的颤音。



我常想,这寺名既是因树而得,那六株榕树想必也曾蓊郁如盖。可惜岁月这把无情的剪子,早将绿荫铰成了传说。倒是寺僧们在墙角新植的几株细榕,正怯生生地探着嫩枝,倒也应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喟叹。

诸君若得闲来广州,不妨暂别珠江新城的霓虹,到这六榕寺里转转。看香客将祈愿叠成莲花供在佛前,听梵呗声混着地铁的轰鸣——这新旧交错的景致,恰是羊城最妙处。愿诸位在红尘奔走时,亦能寻得一方静土,如这古寺般,在沧桑中葆有从容。



(更多风物故事,且随@刘小顺 徐徐道来)

注:

1. 新增岭南风物描写作为铺垫



2. 将历史沿革拆解融入场景



3. \"四大丛林\"改用比喻手法呈现



4. 突出古塔与榕树的意象对比



5. 结尾升华至城市文化传承主题



6. 保持互动提问但转为含蓄表达



1条评分金币+23
妞妞乐乐 金币 +23 - 12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4084
金币
399273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16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2:33
古刹寻踪:六榕寺的岁月静好

岭南的冬日,阳光总是懒洋洋地斜倚在骑楼檐角,将西关大屋的砖雕照得半明半昧。游人们攥着油纸包的鸡仔饼匆匆掠过,殊不知在越秀区六榕路的巷陌深处,藏着一座被时光摩挲得发亮的古寺——它像一册被遗忘的线装书,静静躺在都市的喧嚣里。

世人皆知羊城有光孝寺的鼎盛香火,却鲜少听闻与它齐名的六榕寺。此寺与海幢、华林二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却偏偏生得一副寡淡性子。寺前既无兜售香烛的摊贩,也无导游喇叭的聒噪,唯有那株已作古的六棵榕树,将名姓化作匾额,悬在朱漆剥落的山门上,倒也应了“大隐隐于市”的禅机。

最奇的是寺中布局。寻常庙宇总将宝塔供在后方,偏这六榕寺塔硬要杵在大雄宝殿前头,活像个倔强的老童生。这塔原是南梁大同三年(537年)的旧物,千年来看着珠江潮涨潮落,竟把青砖也沁出了水纹。如今它顶着“国保”的头衔,倒愈发显出几分孤高来,连檐角铜铃的声响都带着沧桑的颤音。

我常想,这寺名既是因树而得,那六株榕树想必也曾蓊郁如盖。可惜岁月这把无情的剪子,早将绿荫铰成了传说。倒是寺僧们在墙角新植的几株细榕,正怯生生地探着嫩枝,倒也应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喟叹。

诸君若得闲来广州,不妨暂别珠江新城的霓虹,到这六榕寺里转转。看香客将祈愿叠成莲花供在佛前,听梵呗声混着地铁的轰鸣——这新旧交错的景致,恰是羊城最妙处。愿诸位在红尘奔走时,亦能寻得一方静土,如这古寺般,在沧桑中葆有从容。

(更多风物故事,且随@刘小顺 徐徐道来)

注:

1. 新增岭南风物描写作为铺垫
2. 将历史沿革拆解融入场景
3. “四大丛林”改用比喻手法呈现
4. 突出古塔与榕树的意象对比
5. 结尾升华至城市文化传承主题
6. 保持互动提问但转为含蓄表达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12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330
金币
363138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35
这座位于广州越秀区六榕路的“千年古刹”正是六榕寺。它因苏东坡题名、六棵古榕的传说以及独特的宋代建筑而闻名,与光孝寺并列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结合搜索结果,其核心信息如下:

🌳 一、历史渊源与得名由来
千年传承
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初名“宝庄严寺”,宋代改称“净慧寺”。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圣地之一。
苏东坡题名“六榕”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被贬北归途经广州,见寺内六棵榕树苍劲如虬龙,欣然题写“六榕”二字。寺僧将其刻于石壁,后演变为寺名。虽古榕已不存,但“六榕”之名沿用至今。
文化地位
与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以塔显”之说。

🏯 二、建筑与景观亮点
标志性花塔
宋代遗存:寺内六榕塔(又称“花塔”)始建于宋代,高57米,外观九层、内分十七层,是岭南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
独特形制:塔身呈十一角形,飞檐悬挂风铃,微风过处清音缭绕,被誉为“六榕钟梵”。
古印度风格布局
佛塔位于大雄宝殿正前方,保留古印度早期佛寺“以塔为中心”的罕见布局。
宋清古莲绽放
2025年夏季,寺内成功培育出土于山东济宁的宋代莲子与南京莫愁湖的清代莲子,古莲在千年花塔前盛开,成为融合历史与自然奇观的盛景。

🌿 三、文化底蕴与当代价值
文人墨客的印记
历代文人如韩愈、文天祥、海瑞等均在寺内留下匾额、楹联2。山门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浓缩了其与苏东坡及唐代文人的渊源。
闹市中的禅意空间
藏身于越秀区六榕路巷陌深处,寺内古木苍翠(如菩提树)、莲池清幽,形成“车马喧嚣外,钟梵寂静中”的独特意境,被誉为“都市里的线装书”。
活态文化遗产
古莲复活、古塔保护等实践,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文化传承模式。

📌 四、游览建议
地址:越秀区六榕路87号
必看:六榕塔、苏东坡题字匾额、古莲池、历代文人题刻。
联游推荐:与光孝寺(岭南第一古刹,内有菩提树、瘗发塔)相距仅1公里,可串联感受广州佛教文化双璧。
💡 提示:六榕寺作为免费开放的清净之地,适合清晨或工作日探访,避开人流静赏千年禅韵。

六榕寺的历史沿革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刘宋元嘉年间(420—479年)。以下是六榕寺的主要历史沿革:

初建与早期发展
六榕寺最初被称为宝庄严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年间。在梁武帝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内道场沙门昙裕法师奉命出使,求得舍利返至广州,因病淹留宝庄严寺,修书表示愿居此刹,得到诏许并筑舍利塔,塔下珍藏自海外求得佛舍利。

历次更名
长寿寺
在南汉时期,宝庄严寺被更名为长寿寺,但随后在南汉灭亡时毁于战火。

净慧寺
在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重建后,寺庙改名为净慧寺。这一名称伴随寺庙长达八百多年。

六榕寺
宋代重修寺庙时,因寺内有六株古榕,浓荫蔽日,苏轼常来憩息,并应寺僧的邀请留题“六榕”书匾。此后在民间便慢慢有了六榕寺的说法,但当时只是俗称而非实名。直到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寺庙再次经过重修,正式改名为六榕寺。

主要历史事件
舍利塔与花塔
六榕寺内的花塔原名舍利塔,建于梁武帝大同三年(公元537年),用于供奉昙裕法师从海外带回的佛骨舍利。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到寺中礼佛时应寺僧邀请写下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碑文中记载了宝庄严寺的历史和舍利塔的由来。南汉灭亡时长寿寺毁于战火,舍利塔也未能幸免。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在舍利塔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宝塔,称千佛塔。此后历代多有维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千佛塔再次修缮竣工,正式改称花塔。

文化保护
六榕寺从南朝到现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间几经损毁,又多次重修,至今寺内仍保留有六榕花塔、六祖铜像、六榕石刻等历史文物古迹,是集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于一身的古建筑,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现代发展
1979年3月,中共广州市委批准六榕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在云峰法师及众大德师僧、四众弟子的努力下,六榕寺重新修复,接待了海内外游客和文人。

以上就是六榕寺的主要历史沿革,展示了这座古老寺庙的变迁与发展。

六榕寺的建筑特色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佛教寺庙。其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花塔
六榕寺最为著名的建筑特色当属其花塔。花塔位于寺院中央,是一座八角形的砖木结构高塔,外观九层,内分十七层,高度达到五十七米。塔身色彩斑斓,檐壁装饰华丽,因此得名“花塔”。花塔始建于南朝梁代(公元537年),原为木塔,后经历多次重建和修缮,保持了宋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塔身一层层加叠,四周塔角向上翘起,犹如羽翼丰满的雄鹰,气势恢宏。塔身又似瓣瓣花瓣,而塔刹又酷似花蕊,整座宝塔似花柱直插云霄。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六榕寺的主要建筑之一,重建于1983年,庄严华丽,高十四米,面积三百平方米。殿内供奉着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每尊佛像高六米,重十吨,仪态慈祥,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

观音殿
观音殿重建于1987年,高十三米,面积二百三十三平方米,供奉着清康熙二年铸的观音菩萨铜像,高四米,重五吨。观音堂中还有一高3米,重5吨的观音像,其姿态优雅,吸引无数人前来祈福祷告。

六祖堂
六祖堂供奉着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的铜像,高1.35米,宽1.16米,座高0.71米,为宋代雕刻精品。六祖堂内环境幽静,榕荫苍翠,菩提婆娑,别致的补榕亭和苏东坡书的“证道歌”碑刻,掩映于绿荫之中。

古碑廊
六榕寺南侧建有碑廊,保存着十余方古碑,记述了寺和塔的历史沿革,并有苏东坡画像和六榕二字的古石刻。这些碑刻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研究六榕寺历史的重要资料。

六榕寺的建筑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宏伟壮丽的花塔和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还包括精美的观音殿、供奉六祖惠能大师的六祖堂以及记录历史的古碑廊。这些特色建筑共同构成了六榕寺独特的风貌,使其成为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佛教文物荟萃的名胜古刹。

六榕寺与光孝寺比较
一、基本概况
对比维度    六榕寺    光孝寺
历史背景    始建于南朝宋代(420-479年),初名“广州宝庄严寺”,因苏东坡题字“六榕”得名。梁大同三年(537年),昙裕法师从柬埔寨请得佛舍利建塔。    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故宅,三国时辟为虞苑,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称。历史最久,为六祖剃度出家之地,禅宗重要道场。

核心特色    以“六榕花塔”为标志,花塔因清初重修后色彩绚丽如花朵得名,内藏佛舍利。中外游客较多,寺内有古榕树。    以历史底蕴和禅宗文化闻名,有六祖像(仿南华寺真身)、唐代建筑遗存,古寺、古树氛围宁静。
规模与环境    相对较小,游览时间约40分钟。    占地更大,游览时间约1小时,古木参天,远离尘嚣感更强。
二、文化与宗教意义
光孝寺:

禅宗祖庭之一,与六祖慧能渊源深厚,寺内有高僧预言“高人剃度”之地,大雄宝殿屋顶据传有“菩萨显圣”传说,宗教地位崇高。
保留大量历史佛像(如金、汉白玉材质),文物价值高。
六榕寺:

以佛塔和文人印记著称,花塔为岭南古建筑代表,苏东坡题字“六榕”赋予人文底蕴。
历史上曾是禅宗道场,唐代王勃为其舍利塔撰写碑记(《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此碑为其绝笔之作。

三、游览体验与实用信息
对比维度    六榕寺    光孝寺
游客偏好    适合喜欢人文景观、塔类建筑者,中外游客较多。可绕花塔顺时针走单数圈(3、7圈等)祈福。    适合追求宁静氛围、宗教文化体验者,修行人活动频繁,诵经声与钟声营造禅意。

地理位置    位于六榕路,与光孝寺距离近,步行几分钟可达,沿途有佛具店。    位于光孝路北端,可从侧门直接步行至六榕寺。
门票政策    皈依证可免门票2。寺内可购买点灯祈福,香烛无需自备。    皈依证可免门票。
周边推荐    毗邻惠吉西路,文艺小巷适合拍照打卡。    周边佛具店密集,可顺路逛购。

四、总结建议
推荐都去:两寺均为千年古刹,距离极近(步行可达),可安排半天串联游览,体验“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别称)以塔显”的互补特色。
优先选择:
若偏好历史厚重感与禅宗文化 → 光孝寺;
若侧重建筑美学与文人故事 → 六榕寺。
注意事项:礼佛建议不走回头路,可参考官方推荐路线;携带皈依证可免门票。
两寺均能让人在广州闹市中感受宁静,适合放松心灵、体验岭南佛教文化
1条评分金币+8
妞妞乐乐 金币 +8 - 12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