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2回复

[奇观]这几处地方,藏着南京1600年前的模样<2 [3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1962
金币
382377
道行
2004
原创
2424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7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11

更少有人知道它其实还是佛教八大宗之三论宗的祖庭之一。
加上当年北方灭佛运动闹得凶,大量僧人南渡避难,这地方就成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如今占地四十多亩的寺庙群落保存完整,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沿着山势往上爬。
明镜湖的水面铺得比宣纸还平,山风穿林而过,混合着炉膛的香火气和草木的腥气,让人莫名安心。


栖霞寺里古迹很多,比如寺前左侧有块初唐的明征君碑,说是纪念个叫明僧绍的和尚。
李治写的文章,高正臣练的书法,碑背面阴刻的“栖霞”二字,据说是李治本人亲笔所题。


更有意思的是,这块碑石料用的是两亿八千万年前的海百合茎和孔珊瑚化石,这搁地质界也少见了。

往右边走两步就是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建造的舍利塔,这原本是隋文帝杨坚颁诏在全国三十州所建的舍利塔之一,后来武宗灭佛给拆了。
现存版是五代南唐时(937-975)复刻的,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也是1988年的第三批国保单位。

八角五层十五米高的石头建筑,基座雕着释迦牟尼八个成道名场面。
往上搁着四大天王和文殊普贤菩萨,整座塔越往上檐子越收着劲,飞天浮雕跟敦煌五代石窟的飞天相似,风吹过来总觉得石裙角要飘。

1934年秋,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应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有着“中国土木水利建设之父”美誉的工程师曾养甫之邀,前往杭州讨论六和塔重修计划。

回来路上拐到南京看了这座塔,后来他们写中国建筑史时特意夸过:
“初层塔身颇高,立于富丽堂皇之须弥座及仰莲座上,雕刻极精,开我国修葺古建未有之佳例。”

1934年林徽因在舍利塔下合影
对了,去年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国七十二处古建取材,其中唯一一处位于江苏的古建筑,正是栖霞寺舍利塔,还是十分有排面的。


栖霞寺后山的岩壁上,就是南京唯一一处六朝佛教石刻遗迹—千佛崖了,和那块明征君碑同属于第五批国保单位。

从永明二年到梁天监十年,统共27年工夫,都是南齐到南梁的匠人一锤一锤敲出来的,算起来比洛阳龙门早17年,又比大同云冈晚31年。


虽然叫千佛岩,但拢共只有五百多尊佛像,手捧经卷的、盘腿静坐的。
当初多少该有些庄严气象,如今大多数残了,不少佛头带着生凿的豁口,像是硬生生被掰断的莲花,余下半截脖颈对着空荡的佛龛。


05 东南大学六朝松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北角有着棵1500多岁的“六朝松”。
当年梁武帝在宫苑里亲手栽的这株树苗,隋朝大军把建康城铲成荒地的时候,刀光火影里留了它一条活路。

这棵树和当年陈叔宝搂着妃子自尽的胭脂井挨得挺近。
后来明朝国子监、两江师范学堂都在这儿扎根,它见证了《昭明文选》的成书,也见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

1955年的六朝松
说是松树,其实是圆柏,准确来说该叫“桧柏”.
松树叶如针状,而桧柏的叶片虽小而狭长,却是圆润的,不过古人认树向来马虎,指柏为松也算不得稀奇。


如今锈铁架和钢管撑着的树干,像个拄拐的老人。
从六朝宫苑到国立中央大学,再变成现在的东南大学,这树还是没挪窝,依然蹲在四牌楼看早八的人流。

06 六朝北郊坛遗址
顺着明孝陵紫霞湖边的石阶摸上去,能看见个漆成枣红色的门头。
横匾上有“六朝北郊坛”几个大字,门洞后头的山路不好走,爬了二十多分钟,碎石垒的断墙残基才在树影里显出来。


之所以叫“郊坛”,那是因为古代的祭祀都是郊祀,祭坛都建在城外。
郊坛又分南郊坛和北郊坛,南郊坛用于祭天,俗称天坛;北郊坛用于祭地,俗称地坛。


这套规矩从周朝就传下来了,秦、汉、唐几朝都有北郊坛,不过只是史书上写得热闹,地上却连个砖头都捡不着。
如今现存最大的北郊坛遗址在北京,即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方泽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北京地坛。

北京地坛
史料记载,南朝宋孝武帝曾在钟山修建过北郊坛,宋元时还有人能摸着方位考证,后来也就在野史里留了个名。

1999年初春,中山陵园管理局工作人员向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反映紫霞湖后山存在”神秘垒石”。
贺教授实地考察时,在密林中意外踩到硬物,清理后发现是六朝砖及莲花纹瓦当。

2000年经系统发掘,这处遗址揭晓了三组南北向排列的坛体。
最南端的一号坛是祭祀主场地,五层石砌护墙托起方形覆斗状的坛基,残存着民国时代加盖的水泥碉堡。


北边山坡上边还有个二号瘞藏坛,专门埋祭祀后的牛羊,石块垒得方方正正,尺寸比主祭坛小一号。

学界最初认定是南朝孝武帝造的国家级祭坛,毕竟布局和北京地坛与故宫的方位暗合,连遗址位置都在六朝宫城东北角的坐标上。
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声音,比如在2006年,南京大学张学锋教授就提出异议,认为这是上定林寺里用来受戒和埋藏佛具的“戒坛式土塔”。

所以2006年成了国保单位,立文保碑时,名头从“钟山坛类建筑”换成更含糊的“钟山建筑遗址”,到现在也没个定论。


[ 此帖被jjybzxw在2025-08-31 09:19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1962
金币
382377
道行
2004
原创
2424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7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21
栖霞寺与六朝遗迹的深度探索

栖霞寺:佛教文化的瑰宝

栖霞寺,这个看似普通的寺庙,实则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佛教八大宗之三论宗的祖庭之一,更在南北朝时期成为了中国的佛教中心。这得益于当年北方灭佛运动,大量僧人南渡避难,使得栖霞寺的地位凸显。如今,占地四十多亩的寺庙群落依然保存完整,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等建筑沿着山势而建,显得庄严而神秘。

走进栖霞寺,明镜湖的水面平静如宣纸,山风与炉膛的香火气、草木的腥气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安心。寺内的古迹众多,如初唐的明征君碑,纪念的是和尚明僧绍,碑文由李治撰写,书法由高正臣所练,背面阴刻的“栖霞”二字更是李治亲笔所题。更令人惊叹的是,碑石料竟用的是两亿八千万年前的海百合茎和孔珊瑚化石,这在地质界也是极为罕见的。

舍利塔是栖霞寺的另一大亮点,它始建于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原本是隋文帝杨坚颁诏在全国三十州所建的舍利塔之一。虽然原塔在武宗灭佛时被拆,但现存版是五代南唐时复刻的,依然保持着其雄伟与精美。这座八角五层十五米高的石头建筑,基座雕着释迦牟尼八个成道名场面,往上则是四大天王和文殊普贤菩萨的雕像。整座塔越往上檐子越收,飞天浮雕与敦煌五代石窟的飞天相似,仿佛随时都能随风起舞。

栖霞寺舍利塔与《黑神话:悟空》的渊源

值得一提的是,栖霞寺舍利塔还与现代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去年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国七十二处古建取材,其中唯一一处位于江苏的古建筑正是栖霞寺舍利塔。这不仅体现了游戏制作团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游戏了解到了这座古老的建筑。

千佛崖:六朝佛教石刻的遗迹

栖霞寺后山的岩壁上,藏着南京唯一一处六朝佛教石刻遗迹——千佛崖。这些佛像手捧经卷、盘腿静坐,虽然大多数已经残缺,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庄严气象。这些佛像与明征君碑同属于第五批国保单位,是研究六朝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东南大学六朝松:历史的见证者

离开栖霞寺,我们来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在这里,有一棵1500多岁的“六朝松”,它见证了从六朝宫苑到国立中央大学再到现在的东南大学的变迁。这棵松树(实际为圆柏)是梁武帝在宫苑里亲手栽种的,历经隋朝大军的洗劫依然幸存下来。如今,它像一位拄拐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六朝北郊坛遗址:神秘的祭祀之地

最后,我们前往六朝北郊坛遗址。这个遗址位于明孝陵紫霞湖边的山林中,虽然山路崎岖,但当你看到那些碎石垒的断墙残基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郊坛是古代祭祀的重要场所,分为南郊坛和北郊坛。南朝宋孝武帝曾在钟山修建过北郊坛,用于祭地。如今,这里虽然只剩下遗址,但依然能够让人想象出当年祭祀时的盛况。

关于这个遗址的用途,学术界曾有过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南朝孝武帝造的国家级祭坛,也有人认为这是上定林寺里用来受戒和埋藏佛具的“戒坛式土塔”。无论哪种说法正确,都无法否认这个遗址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栖霞寺及其周边的古迹、东南大学六朝松以及六朝北郊坛遗址都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探索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2970
金币
349337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13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5:22
南京1600年前历史背景概述
1600年前大约处于公元425年左右,此时中国历史正处于东晋末期至南北朝初期。南京在这一时期被称为建康,是东晋的都城。公元317年,西晋被匈奴政权前赵所灭后,宗室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使南京成为当时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京1600年前相关遗迹探寻
北阴阳营遗址:该遗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北阴阳营8号,是南京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虽然其主要文化层对应的年代早于1600年前,但其考古发掘对于研究南京地区早期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南京地区在更早时期的文化积淀提供了线索。


薛城遗址:薛城遗址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薛城十村,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距今约6300年至4000年。虽然其年代远早于1600年前,但它是南京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聚落,其延续2000多年的历史构成了宁镇地区连续不断的史前发展链条,为研究南京地区长期的历史文化演变奠定了基础。

1600年前南京地区文化与社会生活推测
政治中心地位:作为东晋都城建康,1600年前的南京是南方政权的核心,朝廷机构、宫殿建筑等应集中于此,不过目前关于这一时期具体宫殿等建筑遗迹的详细考古发现资料有限。

经济生活:当时南京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由于临近河流湖泊,渔业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一定地位。像薛城遗址所反映的先民以渔业为主的湖荡类型经济生活形态,虽然年代更早,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京地区依托水资源发展经济的传统。

文化交流:东晋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建康作为都城,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过具体的文化遗迹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来揭示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