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阅读
  • 2回复

[奇观]北京门头沟沿河口村灾后重建装配式绿色农宅 /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薛峰大师团队[4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0516
金币
372001
道行
2004
原创
2418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4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01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26) —

01.
项目概览
沿河口村位于北京门头沟西部斋堂镇北部,受海河“23.07”流域性特大洪水影响,村庄所有宅基地全部被洪水浸泡,亟需进行重新选址安置。
项目占地4.65公顷,总建筑面积1.44万平米,包括96套农宅、村民中心及配套设施,是北京市首例装配式建造的灾后快速重建项目。


△ 总鸟瞰图 ©张锦影像工作室
02.
设计理念
设计依托本底资源,保留27棵老树,因树因石营造村民活动场所;通过采用装配式箱体模块建造,用三类箱体模块组合形成5类户型;同时就地利用山区石材和村民家中的旧物件,留住历史乡愁记忆,营造出“核桃树下看星星,石头村里观山景”的美丽山村。


△ 鸟瞰图 ©张锦影像工作室
03.
项目特色
亮点一:因树因石而生的山村规划
保留27棵老树,顺应山地地形,因树因石营造村民活动场所,营造“核桃树下看星星,石头村里观山景”的山村。




△ 顺应山地地形的山村规划布局-鸟瞰图 ©张锦影像工作室









△ 保留大树后的“绿色农宅” ©张锦影像工作室
亮点二:快速模块装配的绿色农宅
灾后农房快速重建采用装配式箱体模块建造,用三类箱体模块组合形成5类户型,22种风貌组合,60天极寒天气建成交付。




△山村规划布局-鸟瞰图 ©张锦影像工作室













△采用装配式箱体模块建造的户型模式 ©张锦影像工作室
亮点三:共同缔造的山村乡土风貌
就地利用山区石材和村民家中的旧物件,构筑石板路、院墙和小品墙,保护村周边的两座明代长城箭楼,留住历史乡愁记忆。





△ 利用旧物件打造的“小品墙” ©张锦影像工作室




△利用瓦与石等材质所打造的山村院墙 ©张锦影像工作室



△ 利用旧物件改造的“石板路” ©张锦影像工作室



△ 利用“旧陶罐”进行装饰 ©张锦影像工作室

△ 利用“石磨盘”打造的景观小品 ©张锦影像工作室

△ 景观廊架 ©张锦影像工作室
项目名称:北京门头沟沿河口村灾后重建装配式绿色农宅
设计团队: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薛峰大师团队
项目规模:4.65万平方米
摄影单位:张锦影像工作室
摄影地点:北京市门头沟区
摄影时间:2025年07月
1条评分金币+20
huozm32831 金币 +20 - 昨天 20: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0516
金币
372001
道行
2004
原创
2418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4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02
北京门头沟沿河口村灾后重建装配式绿色农宅项目详解

一、项目概览

北京门头沟沿河口村,位于斋堂镇北部,因受海河“23.0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影响,村庄遭受了严重破坏,所有宅基地均被洪水浸泡,急需进行重新选址安置。为此,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薛峰大师团队承接了此项灾后重建任务,打造了一个占地4.6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44万平米的装配式绿色农宅项目。此项目不仅包括了96套农宅,还配备了村民中心及完善的配套设施,成为了北京市首例装配式建造的灾后快速重建项目。

二、设计理念

在设计理念上,项目团队充分依托了沿河口村的自然资源,保留了27棵具有历史意义的老树,并巧妙地利用山地地形和石材,营造出村民活动场所。通过采用装配式箱体模块建造技术,实现了快速、高效的施工。同时,项目团队还就地取材,利用山区石材和村民家中的旧物件,如旧陶罐、石磨盘等,打造出具有乡土风貌的山村景观,让村民在“核桃树下看星星,石头村里观山景”,留住了历史乡愁记忆。

三、项目特色

1. 因树因石而生的山村规划

   - 项目团队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保留了27棵老树,并顺应山地地形进行布局。这种规划方式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还营造出了独特的山村风貌。

2. 快速模块装配的绿色农宅

   - 灾后农房的快速重建是本项目的一大亮点。通过采用装配式箱体模块建造技术,项目团队仅用三类箱体模块就组合出了5类户型,共22种风貌组合。在极寒的天气条件下,仅用了60天就完成了建成交付,展现了装配式建筑的高效和便捷。

3. 共同缔造的山村乡土风貌

   - 项目团队在打造山村乡土风貌时,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他们就地取材,利用山区石材和村民家中的旧物件构筑石板路、院墙和小品墙。同时,还保护了村周边的两座明代长城箭楼,让历史与现代在山村中交融共存。这种共同缔造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还留住了宝贵的乡愁记忆。

四、项目意义

北京门头沟沿河口村灾后重建装配式绿色农宅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展示了装配式建筑在快速重建中的优势。同时,项目团队通过巧妙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施工技艺,打造出了一个既具有现代气息又保留乡土风貌的美丽山村,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外,该项目还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北京门头沟沿河口村灾后重建装配式绿色农宅项目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它不仅彰显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和智慧,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美丽的山村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2233
金币
341902
道行
20030
原创
759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0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1:56
以下是关于北京门头沟沿河口村灾后重建装配式绿色农宅项目及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薛峰团队的详细信息整合:

一、项目背景与核心成果
灾后重建背景

沿河口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受2023年“海河23·7”特大洪水冲击,全村宅基地被洪水浸泡,淤泥倒灌,村民财产严重受损。
经科学研判,该村被选为北京市首个整村异地重建试点,旨在打造灾后重建示范工程。
快速建造突破

40天主体完工,60天交付:项目选址于2023年11月20日获批后,12月1日启动吊装施工,40天内完成96户农宅主体结构装配,60天实现整体交付,创严寒天气下建造速度纪录。
2024年春节前入住:首批村民于2024年立春乔迁新居。
二、薛峰团队核心技术应用
由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薛峰领衔团队主导设计,创新融合两大技术体系:

建筑师负责制

全过程统筹:团队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全程把控,确保设计理念精准落地
精细化设计:对建筑单体、景观节点、外立面及门窗选材深度优化,保留村庄传统风貌。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模块化预制与拼装:所有构件工厂预制、现场扫描二维码“对号入座”拼装,减少损耗并降低成本。
双重优势:
施工周期缩短60%,建筑质量可控;
较传统砖混结构成本更低,且环保节能。
三、绿色低碳与村景融合设计
生态保护实践

保留全部现状乔木,房屋布局避让树木,实现“在树林中落房子”。
回收洪水遗留砖石,打造抗洪文化景观墙及院墙,传承集体记忆。
产居融合规划

结合文旅产业规划“全民活力空间”,由共建企业运营,发展民宿经济(如村民自建民宿庭院)。
纳入门头沟区“诗画乡村”计划,与爨底下村等联动打造“一村一品”。
四、政策与协作机制创新
政策赋能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出台灾后重建专项审批优化方案,制定技术指南加速落地。
门头沟分局整合《自然灾害恢复重建审批实施方案》,细化分工保障效率。
多方协作平台

成立“市区两级专班”,搭建“政府+企业+村民+设计师”四方平台,实时解决工程堵点。
五、行业示范价值
灾后重建新范式:为严寒地区快速建造、低成本绿色农宅提供标准化模板。
乡村振兴样板:通过装配式技术+文旅产业嵌入,探索“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技术推广潜力:两层以下农宅因结构简单、模块统一,装配式适用性显著优于高层建筑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