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第一高楼选址义乌的核心背景与项目概况
丽水第一高楼“莲都大厦”的建设是浙江“山海协作”工程的典型实践。该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建筑高度167米,采用双子楼设计,总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包含办公、酒店及商业功能。
项目于2021年1月开工,原计划2024年6月竣工,建成后将取代青田县150米高的华侨总部经济大楼,成为丽水新地标。值得注意的是,大厦虽隶属于丽水莲都区管辖,实际地理位置却位于100公里外的金华市义乌金融商务区,是全省投资规模最大、建筑面积最大的山海协作科创飞地项目。
跨区域选址的核心动因:政策与区位优势叠加
政策红利共享:义乌作为自贸试验区,入驻企业可叠加享受两地税收、金融、人才等普惠政策及自贸试验区特殊政策,形成“政策洼地”效应。
区位与产业集群优势:大厦紧邻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30分钟内可通达机场、火车站,市场辐射力强,周边配套完善,能有效降低企业物流与交易成本。
飞地经济模式创新:通过“研发销售在义乌、生产制造在莲都”的协同产业链,破解丽水山区地理限制,实现资源互补。例如,企业可利用义乌的商贸平台拓展市场,同时将生产环节留在丽水,带动本地就业与产业升级。
项目对两地发展的战略价值
对丽水的赋能效应
产业升级引擎:聚焦科创、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计划引进企业100家以上,打造“丽水侨商大本营”和“产业发展孵化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两山转化通道:借助义乌的开放平台,将丽水生态资源与侨乡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通过大厦展示丽水文化与绿色产品,拓展“丽水山居图”等文旅IP的市场影响力。
对义乌的协同价值
强化金融商务区的总部经济功能,吸引丽水优质企业入驻,提升区域产业多元化水平;同时,通过山海协作进一步巩固义乌作为浙中经济枢纽的地位。
飞地经济模式的典型意义
该项目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缩影。通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欠发达地区(丽水)借助发达地区(义乌)的区位与政策优势实现“借船出海”,而发达地区则通过资源整合增强辐射能力,形成“聚力+借力”的双赢格局。这种模式为全国山区与沿海地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尤其在税收共享、产业链分工等机制上的创新,为飞地经济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