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阅读
  • 4回复

[攻略]三万一套房,曾是亚洲第一,这座东北小城差点被遗忘 [3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6143
金币
28285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04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2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2小时前
这个夏天,脱口秀的热度再次席卷。
当东北孩子小奇在台上说起自己的家乡阜新,三万一套房的房价时,台下都乐翻了天。
小奇说,他大城市的朋友说自己家里的马桶就要三万多。
这,让他很破防。


这个段子突然唤起了那些死去的记忆,当年鹤岗的热度刚刚风起云涌的时候,
这座小城作为同样优质的“低价位竞争者”,曾经映入大家的眼帘。

△阜新的厂区和烟囱 via小红书博主Eddyyang1986
大家共情的是,大城市的房子买不起,这些十八线小城,似乎可以成为躺平的松弛宝藏地。
然而,当我去真正走进这个被调侃的小城时,
发现它的过去,藏着太多辉煌,也藏着太多的心酸。

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举世闻名;
百里矿山的震撼;
世界玛瑙之都的闪闪发光。
可如今走在街上,年轻人的数量,都远不如当年。

2001年12月,阜新就列为全国第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时代的洪流看起来很轻松地碾压过了这些还在冒着热气的烟囱。
有人说这样 走在阜新的路上,觉得很感动,也很难过。
它不应该被时代所遗忘,也不应该只活在段子里。

△眼中的阜新 via小红书博主伤心招待所老板
曾经的亚洲第一巨人,现在洗尽铅华,成为了如今温润又坚韧的模样。
等待着又一轮风起云涌,也在积极迎接转变,接纳着新一波的来到怀抱里的人们。
这里是辽宁阜新。

△眼中的阜新 via小红书博主伤心招待所老板
别只记得房价。
摄影博主伤心招待所老板拍下了很好看的照片。
她写到——
时代的巨变没有改变这座东北小城的热忱,街头伫立着老厂房,又厚重又明媚。

△阜新的很多厂区和宿舍还在 via小红书博主伤心招待所老板
好像确实是这样,
走在阜新的街头上,人们洋溢着淡然的笑脸。
平和地等待着新一轮春天的到来。
01 辽西走廊上的,亚洲第一
这座城市并非只有低房价的喟叹。
阜新,取名于物阜民丰,焕然一新。
城市面积不大,是辽西走廊上,内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带。

△阜新海州露天矿 via小红书博主Eddyyang1986
因为地处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这里也被称作为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西绿色明珠”。
是阻挡沙地南侵沈阳都市圈的重要屏障。
然而,大部分人知道这个东北小城,是因为当年辉煌的煤矿,和之后资源耗尽的伤痕与阵痛。
因煤而兴,因煤而衰。
现在行至阜新街头,有一种奇特的感觉。
不像其他城市,早已用繁华的霓虹高楼代替了当年的旧厂房。

在阜新,时间仿佛停在了数十年前。
街头上旧厂房、厂区都还在,宿舍大院和林子掩映着,有的地方甚至还能看见当年的标语。


△现在的阜新,到处可以看到遗留下来的文字标语 via小红书博主旭势待发5617
作为一座东北工业城市的缩影,阜新依然保留着当年为共和国倾尽全力的模样和态度。
这里的城市布局和发展脉络,也深深打上着煤炭的烙印。
矿区是城市的心脏,铁路线是城市的血管,工人村是城市的肌体。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就是属于阜新的乌金岁月。
离城区很近,3路公交车即可到达。
可以看见巨大的矿坑,壮美深邃,也如同大地撕裂的伤口,深不见底。

△阜新海州露天矿 via小红书博主Eddyyang1986
走在这里,一时间,恍若时光倒转,那段被煤炭染黑、被工业荣光照亮的传奇依稀重现。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从海洲这个美丽的地方开启。
这里发掘于光绪二十三年,后成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
更迅速跃升为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规模宏大、开采壮观,举世闻名。
矿坑东西长近4公里,南北宽2公里,垂直深度超过350米。
站在坑边俯瞰,巨型电镐如同钢铁巨兽,日夜轰鸣,剥离土层,攫取着黑色的宝藏。

△阜新海州露天矿 via小红书博主Eddyyang1986
代表着力量,也代表着当时的希望。
其实,阜新的煤炭资源并非孤矿。
围绕海州矿,还有平安矿、东梁矿、新邱矿、清河门(下图即遗址)、五龙矿等一大批大型矿井(露天+井工),共同构成了绵延百里的煤海。

鼎盛时期,阜新拥有37个大小矿井,从建国到本世纪初资源枯竭前,累计为国家生产了6.5亿吨优质煤炭。
什么概念?
据说如果用60吨的火车皮装载,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赤道好几圈。
曾有形象的说法,可能不够准确,但意思很形象——
阜新一年产的煤,够当时全国每人分5斤还有余。

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煤矿带来的辉煌,也带来了当时的城市格局与生活方式。
大量矿工及其家属涌入,形成了密集的工人生活区,这个在如今的阜新都依然历历在目。

而豪爽、团结、吃苦耐劳的矿工精神与矿工文化也因此成为了城市的灵魂。
只是,谁能料到这半个世纪变化太快。
当年街道上矿工们熙熙攘攘的自行车车流,很快就被取代。
沸腾与喧嚣二十年前就已经不复存在。
2005年,这座承载了半个多世纪荣光与梦想的亚洲第一露天矿,正式谢幕。
曾经轰鸣的矿区变得寂静,那个巨大的矿坑,成为了最悲壮的工业挽歌。
昔日辉煌的煤都成为了全国首批、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被国务院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
在海洲矿的门口,有两座纪念碑,上面刻着金光灿灿的——
“海洲矿精神永存”。
下雨的时候,露天矿的矿坑会积蓄雨水,形成一泓泓清澈的“湖泊”。
远处,代表着新能源风力发电的白色风车,正迎着风。

这些曾经吞噬土地的巨大伤口,似乎也正在被自然与时间温柔抚平。
毕竟,阜新的故事远不止于伤痕。
除了乌金的黑,这里还有闪闪发光的玛瑙,是世界玛瑙之都。
贡献了中国90%的玛瑙产量,阜新玛瑙雕,也是第一批国家非遗。
砂轮飞转间,一块块其貌不扬的原石,在老手艺人手下,能神奇地蜕变为玲珑剔透的艺术品。
那温润坚韧的光泽,就是阜新人不曾熄灭的内心之火吧。
02 阜新,并没有被遗忘
被冠上了第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后,
大家对于阜新的关键词,总是围绕着阴冷凋敝,说起来不是唏嘘,就是摇头。
其实,看脱口秀演员小奇的e人本性,就知道。
这座城的底蕴才不会被时代的浩劫和发展所定义,
只要在这座小城生活,很快就能感受到阜新本体里的鲜活。
阜新,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因为出土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它叫做“玉龙之乡”。
玉龙耶!因缘一点来说,定有神龙护体。
而因为靠近内蒙古的缘故,这里也是契丹族的摇篮,其祖先东胡和鲜卑就曾生活在这个区域。
还是武当宗师张三丰的故里。

这也让这里的人们既有刚烈的秉性,也有柔和坚韧的耐力。
回望起来,煤矿的落寞只是阜新漫漫岁月长河中的一瞬,
从懿州到阜新,到东西周到如今,千年来的岁月沉淀,赐予了这里的人们厚积薄发的乐观与勇气。
海洲庙、瑞应寺…都值得去走一走。

前者依山而建,在市中心,是阜新市区内唯一尚存的一座藏传佛教古刹建筑群。
后者则是东北最大规模的藏传佛教寺庙,属藏传佛教格鲁派,蒙古族人称葛根苏木,俗称喇嘛寺。

一直是东北及东蒙地区宗教、医学及文化中心,甚至,被誉为东藏,可想而知它的声望和地位。

只是当年的工业成就掩盖了这些多元的文化,之后的工业颓败又让人忽略了着这些瑰丽又壮观的建筑。
比起游人如织的景区,阜新的值得,显然不只是段子了。
一直以来,生活在阜新,不只是性价比高,更是有滋有味。

△现在的阜新,到处可以看到遗留下来的文字标语 via小红书博主 旭势待发5617
曾因矿脉延伸而建起的居民区,其实遭遇过地基塌陷的惊惶。
地面沉降撕裂了街道与市场,但阜新人并没有因此而慌张太久。
坍塌的菜市场旧址上,居民们却已在残垣边缘晒起了萝卜干和芥菜疙瘩。
咸菜缸上压着捡来的石头,就像人们在困境里生出独特风味。
每天,阜新西苗圃和东风路早市,就是一天热气腾腾烟火气的开端。
早上五点半到九点半,是早市的时间。
热气腾腾的苞米面大饼子与豆腐脑绝配,油炸糕、贴饼子、炸油条、老汤面、小笼包…应有尽有。
大袋豆浆1元/袋(两大碗),鲜牛奶2元/袋,可以喝到撑。
有人去到早市,说可太开心了。
“这里大多数都是夫妻档做生意,一边有美味,一边和你聊天,走一圈早市下来,一天的元气,都满了。”
在吃得肚皮撑撑的时候,你会唠着嗑从人们口里得知,更好吃的,在夜晚。
东风路夜市,才是一天结束时的精华。
简直了,哪里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简直是热量爆发式最美小地方。
因为地处文化交融之地,除了常见的东北菜之外,阜新有着自己的独特风味。

荞面驴肉蒸饺
看起来不起眼,一口下去可以惊为天人。面皮微黑韧劲十足,裹着剁得细碎的鲜嫩驴肉。一口咬下,汤汁滚烫鲜美,粗犷外表下藏着细腻与诚意。
清沟鱼宴
源自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那山清水秀的清沟水库。胖头鱼经农家大锅精心炖煮,汤色奶白,鱼肉嫩滑,饱含自然的清甜。

喇嘛炖肉
这是一道蒙藏风味浓郁的炖菜,大块牛羊肉在浓汤中翻滚,香料气息浓郁,带着草原的豪迈与寺庙的烟火气。
博主伤心招待所最爱的,则是蒙古馅儿饼。

这是一种已经有300多年的食物,起源于起明末清初辽宁阜新的蒙郭勒津部落,以豆油、奶油煎制,外焦里嫩、香酥得很。
对于阜新这座城,
她则用坚韧、醇厚、温润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时代的转变没有改变东北小城里的热络与真诚,这里的人们和生活像细水般平和,舒服不张扬。

想来,这也是这座东北小城,除了房价以外,
吸引更多人的原因之所在。
就像它的早市和夜市一般,看起来平平无奇,
却默默滋养着你的每一个早晨和黑夜。
这里是阜新,
你们别忘了这里。

△阜新山地风力发电,这座城也正在积极转型之中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0705
金币
296941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7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4小时前
  阜新:从辉煌到转型的东北小城

  这个夏天,脱口秀的热度再次席卷。当东北孩子小奇在台上说起自己的家乡阜新,三万一套房的房价时,台下都乐翻了天。小奇说,他大城市的朋友说自己家里的马桶就要三万多。这,让他很破防。

  这个段子不仅引发了笑声,还唤起了人们对这座东北小城的记忆。阜新,这座曾经因煤而兴的城市,如今却因低房价而被调侃。然而,阜新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辉煌与落寞

  阜新,取名于物阜民丰,焕然一新。这座城市位于辽西走廊上,是内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带。因为地处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这里也被称作为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西绿色明珠”。

  阜新的辉煌始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从海洲这个美丽的地方开启。这里发掘于光绪二十三年,后成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迅速跃升为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矿坑东西长近4公里,南北宽2公里,垂直深度超过350米。站在坑边俯瞰,巨型电镐如同钢铁巨兽,日夜轰鸣,剥离土层,攫取着黑色的宝藏。

  鼎盛时期,阜新拥有37个大小矿井,累计为国家生产了6.5亿吨优质煤炭。据说如果用60吨的火车皮装载,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赤道好几圈。阜新一年产的煤,够当时全国每人分5斤还有余。

  然而,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2005年,这座承载了半个多世纪荣光与梦想的亚洲第一露天矿正式谢幕。曾经轰鸣的矿区变得寂静,那个巨大的矿坑成为了最悲壮的工业挽歌。昔日辉煌的煤都成为了全国首批、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被国务院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

  转型中的阜新:从煤矿到新能源

  尽管煤矿资源枯竭,但阜新并没有被遗忘。这座城市正在积极转型,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下雨的时候,露天矿的矿坑会积蓄雨水,形成一泓泓清澈的“湖泊”。远处,代表着新能源风力发电的白色风车正迎着风。这些曾经吞噬土地的巨大伤口,似乎也正在被自然与时间温柔抚平。

  除了乌金的黑,这里还有闪闪发光的玛瑙。阜新贡献了中国90%的玛瑙产量,阜新玛瑙雕也是第一批国家非遗。砂轮飞转间,一块块其貌不扬的原石在老手艺人手下能神奇地蜕变为玲珑剔透的艺术品。

  文化底蕴与生活气息

  阜新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玉龙之乡”。这里出土了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因为靠近内蒙古的缘故,这里也是契丹族的摇篮。还是武当宗师张三丰的故里。这些多元的文化背景让阜新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海洲庙、瑞应寺等古刹建筑群值得去走一走。前者依山而建,在市中心,是阜新市区内唯一尚存的一座藏传佛教古刹建筑群。后者则是东北最大规模的藏传佛教寺庙,属藏传佛教格鲁派,蒙古族人称葛根苏木,俗称喇嘛寺。

  生活在阜新的人们既有刚烈的秉性,也有柔和坚韧的耐力。每天早上五点半到九点半的早市是阜新人一天热气腾腾烟火气的开端。热气腾腾的苞米面大饼子与豆腐脑绝配,油炸糕、贴饼子、炸油条、老汤面、小笼包……应有尽有。

  夜晚的东风路夜市更是精华所在。荞面驴肉蒸饺、清沟鱼宴、喇嘛炖肉等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博主伤心招待所最爱的则是蒙古馅儿饼,这是一种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的食物,起源于明末清初辽宁阜新的蒙郭勒津部落。

  结语

  对于阜新这座城,坚韧、醇厚、温润是它最好的注解。时代的转变没有改变东北小城里的热络与真诚,这里的人们和生活像细水般平和,舒服不张扬。

  想来,这也是这座东北小城除了房价以外吸引更多人的原因之所在。就像它的早市和夜市一般,看起来平平无奇,却默默滋养着你的每一个早晨和黑夜。这里是阜新,你们别忘了这里。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wfsnow

UID: 87804

发帖
2575
金币
129
道行
213
原创
39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902(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9-14
最后登录: 2025-07-2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7小时前
第一张图,这是脱口秀舞台场景,人物手持话筒正在表演,背景有 “美团闪购” 标识,画面下方字幕显示 “我妈妈爸爸”,传递出脱口秀演出的现场氛围 。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xyg5503

UID: 1852534


发帖
4933
金币
34
道行
242
原创
0
奖券
6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06(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1
最后登录: 2025-07-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8小时前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6143
金币
28285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04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2小时前
辽宁阜新:从“亚洲第一”到低房价小城的转型之路
近期,辽宁阜新因“三万一套房”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这座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东北小城,正以独特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它的故事不仅关乎房价,更折射出资源型城市的兴衰与转型的坚韧。

城市名片:辉煌与伤痕交织的过往
因煤而兴:亚洲第一的工业荣光
阜新取名于“物阜民丰,焕然一新”,曾凭借海州露天矿跻身世界工业舞台。该矿发掘于光绪二十三年,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巅峰时期为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煤炭产量足以绕地球赤道数圈,被誉为“共和国工业的脊梁”。城市布局深深烙印着煤炭印记——矿区为心脏、铁路线为血管、工人村为肌体,豪爽坚韧的矿工精神成为城市灵魂。

因煤而衰:资源枯竭后的转型阵痛
2001年,阜新被列为全国第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2005年海州露天矿正式停产,巨大矿坑成为工业时代的悲壮遗迹1。人口流失、年轻人减少成为城市转型期的现实挑战,但老厂房、宿舍区的保留,以及街头标语的遗存,仍诉说着当年为共和国倾尽全力的热忱。

低房价背后:年轻人的“避风港”与城市新机遇
房价洼地:吸引全国年轻人“逆流”定居
阜新房价低至“三万一套”,甚至存在几千元的房源,成为大城市年轻人的“躺平选择”。其优势不仅在于价格,还包括:

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辽西走廊,高铁45分钟达沈阳,2.5小时到北京,交通便利性优于同类低房价城市。
气候相对温和:冬季气温较鹤岗高十余度,最低温约零下20℃,更易适应。
生活成本低廉:全款购房压力小,适合远程工作者或追求松弛生活的群体

“云买房”热潮:自媒体与城市活力的碰撞
年轻人的涌入催生了新生态:

自媒体创业:如定居者于文文通过分享“低价买房+小城生活”视频走红,帮助超100人远程“云买房”,自身也实现经济收益。
文化符号重构:老厂房、矿区遗迹成为网红打卡地,小红书博主镜头下的阜新“厚重又明媚”,展现出工业遗产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不止于房价:被忽略的城市底蕴与转型希望
多元标签:从“煤都”到“玛瑙之都”“玉龙之乡”
阜新的价值远不止低房价:

世界玛瑙之都:产量占中国90%,玛瑙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石经匠人打磨成为艺术品。
玉龙之乡:出土“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拥有深厚的红山文化底蕴。
生态屏障: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辽西绿色明珠”,生态价值突出。
转型中的坚守:温润坚韧的城市精神
如今的阜新保留着淡然平和的市井气息,街头人们笑脸洋溢。城市在工业遗产保护与新能源探索中寻找平衡——海州露天矿变身国家矿山公园,矿坑积水成湖,远处风车林立,象征着从“乌金时代”向绿色能源的转型尝试。正如当地居民所言:“时代巨变没有改变热忱,它在等待新一轮春天。”

结语:不应只活在段子里的东北小城
阜新的故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缩影:它曾因工业辉煌站上巅峰,也因资源枯竭经历阵痛,如今以低房价为切口吸引年轻人,却不应被简化为“躺平圣地”。这座“洗尽铅华”的小城,正以玛瑙的温润、矿工的坚韧,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期待着被重新认识——它的价值,远不止于“三万块的房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