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的中东之旅:战火中的日常生活与女性的渴望
姚璐,一名80后摄影师,自2016年起独自前往中东地区游历和拍摄。在四年的旅途中,她走遍了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过“沙发客”的旅行方式,她深入31个中东家庭,体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见证了战火中的普通人如何维系生活,以及中东女性在严实的黑色罩袍之下所展现出的生命力和渴望。
一、战火中的日常生活
姚璐在叙利亚的阿勒颇和霍姆斯等地,亲眼目睹了战争对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尽管战争带来了破坏和不安,但当地人的生活依然在继续。清晨,人们排队买馕、买水果、买鱼;太阳升起后,学生们去学校念书。这种表面的平静之下,隐藏着战争带来的隐秘伤痕。
- 阿勒颇的废墟:姚璐描述了阿勒颇这座城市在战争中的严重破坏。楼房倒塌,铁皮像纸一样被揉作一团。尽管如此,当地人依然在努力维持生活秩序。
- 大马士革的夜晚: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姚璐看到女性身穿短裙外出,这与新闻报道中的战乱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中东女性的生活状态
姚璐通过与当地女性的深入交流,揭示了她们在战火和传统束缚下的真实生活。她发现,尽管中东女性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但她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 伊朗的女性:在伊朗,女性虽然受到严格的宗教和社会规范的限制,但她们通过微小的日常行为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例如,她们会将头巾戴在头顶上,露出更多头发;在公共场合演奏音乐。
- 伊拉克的女性:在伊拉克,女性的自由度相对较低。她们不能在没有男性亲人的陪同下单独出门,头发也不能被亲人之外的人看到。姚璐提到,当地女孩在TikTok等社交平台上很少发布短视频,因为这可能会带来危险。
三、性别偏见与女性的抗争
姚璐作为一名女性摄影师,在中东旅行中也遇到了性别偏见和危险。这些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东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 性别偏见:姚璐提到,在中国,她作为女性风光摄影师经常受到男性的质疑和指导。这种性别偏见在中东更加明显。例如,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她被拒绝入住普通宾馆,只能选择五星级酒店。
- 性骚扰:姚璐在打出租车去机场时遇到了性骚扰。司机不停地问她“How much?”并给她看不雅视频。姚璐通过冷静应对和坚定的态度成功摆脱了困境。
四、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沙发客”的旅行方式,姚璐与当地家庭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她不仅体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还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文化和思想。
- 文化交流:姚璐提到,中东人对中国的“偏见”大部分都是正面的。他们对中国的勤劳和制造业表示赞赏。她还与当地人分享了中国的加班文化,让他们感到惊讶。
- 私密交流:姚璐与当地女性进行了许多私密的交流。她们对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这些交流获得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结语
姚璐的中东之旅不仅是一次摄影之旅,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和记录中东人民生活的旅程。她的见闻和照片集结成书《看不见的中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于新闻报道中的中东。通过她的镜头和文字,我们看到了战火中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了中东女性的渴望和生命力。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尽管中东地区依然动荡不安,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努力追求和平与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