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都邯郸、三千年行不更名
历史悠久的赵都
邯郸是切实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商朝前期在今河北邢台建都,后迁都河南安阳,这两个地方距离邯郸不远,商王会前往邯郸游玩,商纣王还曾在此建立行宫。春秋时期,邯郸处于晋国领地内,后来成为赵国的都城,在之后一百多年间一直是赵国首都,是赵国的“心脏”和中原的中心地带。
名称由来与延续
关于“邯郸”名称的由来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邯”字源于山名,即城中的邯山,而“郸”是山脉尽头的意思,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另一种说法是商周时期有甘氏和单氏两大氏族,曾在邯郸一带聚居,由此得名。从战国时期“邯郸学步”这一事件可看出那时邯郸就叫此名,若向前追溯到商周时期也一直沿用,历经三千多年未改名。
文化底蕴深厚
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被称为“成语典故之都”,在中国历史上和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多达一千五百多条。如“邯郸学步”“董狐直笔”“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是邯郸文化的重要体现。
多元文化遗产
邯郸留下了女娲文化、磁山文化、建安文化、赵文化等宝贵遗产。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磁山文化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是世界上粟、家鸡的最早发现地;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展现出赵国的改革创新精神,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以邺城铜雀台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
历史名人众多
邯郸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如赵国著名君主赵武灵王,他创建了骑兵,使赵国成为七国中强大的国家;战国末期大将李牧,在对抗匈奴上声名大噪;还有众多与成语典故相关的人物,如蔺相如、廉颇、毛遂、赵括等,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为邯郸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