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历史爱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慈禧太后作为一位出身普通、并非皇室背景的女性,如何能登上清朝的最高权力巅峰,成为几十年间实质上的统治者?她究竟是如何从一位宫中贵妃,最终掌握大清帝国的政权的呢?这个看似离奇的故事,是如何发生的呢?
慈禧太后的宫廷画像
今天,咱们就用简单的语言,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捋清楚。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物,并不是学术研究,内容上会尽量简化,着重把事件的主干给大家讲明白,细节不必过于深入,感谢大家理解。
要弄清楚这段历史,得从慈禧的丈夫——咸丰皇帝说起。
咸丰皇帝的宫廷画像
咸丰皇帝虽然拥有许多后宫妃嫔,但他的生育能力较差,能够活到成年的皇子只有两个。可惜,其中一个刚出生几小时就夭折了。最终,咸丰皇帝所留下的唯一存活的儿子,就是后来成为同治皇帝的载淳。
同治皇帝的宫廷画像
而同治皇帝的生母,正是慈禧太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并非慈禧,而是慈安(钮祜禄氏)。在咸丰皇帝生前,慈禧仅是贵妃,并不具备皇后的身份。
慈安太后的宫廷画像
尽管慈禧当时只是贵妃,然而凭借她所生的皇子载淳的身份,她在宫中地位逐渐上升,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咸丰皇帝甚至常常让慈禧代为批阅奏折,这让她获得了一些政治经验,也培养了她的管理能力。
接下来的转折发生在1861年,载淳年仅5岁,那一年,咸丰皇帝去世了。在临终时,咸丰皇帝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安排:他将两个印章分别交给了两位重要的人物,这两个印章分别刻有“御赏”和“同道堂”字样,是国家最高的象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一个印章交给了正室皇后慈安,另一个则交给了年仅5岁的儿子载淳。然而,由于载淳年纪太小,无法参与实际的决策,实际上,这两个印章都掌握在了慈禧太后的手中。由于这两个印章是国家大权的象征,所有重要的国家文件都必须经过这两个印章的盖章才能生效。
这时,慈禧太后从贵妃直接跃升为太后,这一转变正是由于她身为载淳的生母,凭子贵而获得了更高的权力。
也许你会问,难道咸丰皇帝就将国家的权力一分为二?一半给了慈安太后,一半给了慈禧太后?并不是的。尽管慈安和慈禧手中分别持有印章,但她们并没有完全的国家决策权。咸丰皇帝同时还安排了“顾命八大臣”,这八位大臣被赋予了管理国家事务的责任,直到载淳成年,国家大事都由他们处理。
这些“顾命八大臣”是:
1. 怡亲王载垣
2. 郑亲王端华
3. 户部尚书肃顺
4. 额驸景寿
5. 兵部尚书穆荫
6. 吏部左侍郎匡源
7. 礼部右侍郎杜翰
8. 太仆寺少卿焦祐瀛
咸丰皇帝临终时,权力的设计大致是这样的:八大臣负责国家日常事务,而慈安和慈禧则负责监督盖章,如果八大臣没有什么异议,两位太后就盖章确认。但这种“权力制衡”其实并没有完全达到咸丰皇帝的预期。
顾命八大臣之一,肃顺
随着时间推移,咸丰皇帝的权力设计逐渐变味。最初的“权力制衡”渐渐演变成了“权力斗争”。在实践中,八大臣逐渐掌控了实权,而慈禧和慈安则沦为“盖章机器”。尤其是肃顺这个人,他时常当众不尊重两位太后,甚至在面对慈禧时口出狂言,令她深感侮辱。
据晚清官员李慈铭的《越缦堂国事日记》记载,有一次,肃顺在宫中大声呵斥慈禧,甚至让年幼的同治皇帝吓得哭泣不止,直至失禁。而肃顺的狂妄态度无疑加剧了两宫太后的愤怒。
面对这种侮辱,慈禧决定采取行动,为自己和儿子争取真正的权力。她开始秘密与慈安策划,认为肃顺等八大臣已经不受控制,如果任其发展,未来同治皇帝将被他们操控。于是,她们决定铲除这些阻碍。
在这个时候,恭亲王奕?也成为了她们的盟友。奕?不仅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对八大臣极为不满,而且他自认为自己应该有更大的政治话语权。于是,奕?、慈安和慈禧三人联手,开始酝酿一场政变。
恭亲王奕?
恭亲王奕?虽然原本并非是当权者,但他目睹八大臣的权力膨胀,也产生了不满。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心存对未能继位的不甘。因此,他决定与两位太后合作,策划政变,推翻八大臣。
通过一系列的秘密联系,奕?与朝中的文官和持兵的武官建立了广泛的支持。文官讨厌肃顺的亲汉立场,武官也不满他在八旗贵族中的言辞,而这些人的支持是奕?行动成功的关键。
到了1861年11月2日,经过周密准备,三人联合发动了“辛酉政变”,将八大臣一网打尽。各位大臣或被斩首,或被赐死,肃顺尤为惨烈,在临终时依然怒骂慈禧。
肃顺被杀头
政变成功后,清朝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而恭亲王奕?则被任命为“议政王”,辅佐朝政。
两位太后的权力关系微妙,虽然在名义上慈安是正宫皇后,但由于她对政事兴趣不大,实际上由慈禧主导了国家事务。慈禧也从未挑战过慈安的权威,两人形成了默契的互补。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接下来二十年,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成为唯一的垂帘听政者。直到光绪帝十岁时,慈禧太后完全掌控了大清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
这就是慈禧太后从宫中贵妃到大清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全过程。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几个教训:
1. 在职场上,不要轻视上司的权威,尤其是当你有机会“冒犯”时,一定要谨慎。
2. 新的领导者登场时,老臣子要及时调整态度,以免被排挤。
3. 处理与人的关系时,不要坐以待毙,要懂得主动沟通,必要时适当妥协。
4. 切勿因性别偏见而忽视女性的政治手段,有些女性的手段远比男性更为强硬。
5. 在政治博弈中,要广泛结交支持者,避免孤立自己。
这就是关于慈禧太后如何成为大清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故事,希望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