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警示意义与系统性解决方案
近年来,“颈动脉斑块”成为了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健康问题。由于颈动脉是大脑血流的“必经之路”,因此,很多人会本能性地担心:颈动脉斑块的存在会不会引起大脑的缺血、缺氧;以及,颈动脉斑块的破裂会不会造成脑梗死……
但事实上,从临床观察来看,大多数没有引起颈动脉狭窄的颈动脉斑块,最终发展为“颈动脉堵塞”或“直接引起脑梗死”的风险,并没有很多人所以为的那么大。而颈动脉斑块真正“细思恐极之处”其实在于,它拉响了一个重要的“警报”——我们全身的动脉系统都已经处在一个“易于形成斑块”的不良环境之中了!
颈动脉斑块的警示意义
1. 全身动脉系统的“窗口”
颈动脉是距离表皮最近的粗大动脉之一,并且,其与表皮之间并无复杂的组织器官或结构遮挡,因此,只需要通过超声检查就可以很好地观察颈动脉的各层结构。也正因为如此,医学上,才将颈动脉给视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系统的一个重要“窗口”。
2. 系统性风险
当我们发现“颈动脉斑块”这个问题时,绝不能仅仅只考虑到这一根血管的风险。要知道,全身所有的动脉血管都与颈动脉处于类似的环境当中。一旦颈动脉上“长出”斑块,往往意味着整个动脉系统都处于“易于形成斑块”的环境之中,而在其余的动脉血管上也都有可能“长出”类似的斑块……
3. 隐匿的风险
可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仅仅因为发现了一个或两个颈动脉斑块,就去做覆盖全身所有动脉的、昂贵且可能带来不良反应的造影检查(如全身CT血管造影)。但这也意味着:或许有不少潜在的动脉斑块,就像一颗颗埋藏在身体各处的“地雷”或“定时炸弹”,隐匿在了常规体检的视野之外!
具体案例
1. 急性心肌梗死
很多人都听说过的“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在专门负责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内“长出”了斑块,这些斑块一旦破裂,会突然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从而造成心肌组织的缺血、坏死。而要想识别出冠状动脉内有没有斑块,往往需要通过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这都不是常规体检会涉及到的检查项目。
2. 脑梗死
大脑当中也有很多走行迂曲的细小动脉。在颈动脉上形成斑块的同时,这些脑血管内也同样有可能形成斑块。而这些斑块一旦破裂,血栓则会快速阻断脑组织的血流,从而引起脑梗死。而要想看清楚脑血管的情况,则需要通过颅脑CTA或MRA等检查,与常规体检当中的颅脑CT平扫或MR平扫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3. 间歇性跛行
最后,很多人可能从没想到过:在行走一段距离后,腿部肌肉因缺血、缺氧而出现酸痛、无力、痉挛并被迫停下来休息的这种“间歇性跛行”症状,其实是由下肢动脉上的斑块所引起的,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静息疼痛与肢体坏疽。而不少人可能压根儿从来就没意识到,上肢、下肢的动脉血管内,也会存在动脉斑块相关的问题……
系统性解决方案
1. 降脂治疗
既然,“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所反映出的是一种“系统性”的问题,那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采取的手段也同样应该是“系统性”的。而这种能“系统性”改变动脉所处环境的手段,正是“降脂”,更具体一点来说是“降低坏胆固醇”!
2. 脂质浸润学说
根据目前学术界主流的【脂质浸润学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会形成,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第一,血液当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坏胆固醇”的水平(渗透力)高低;第二,动脉内皮对于“坏胆固醇”侵蚀或渗透的抵抗能力。简单来说,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坏胆固醇”的浓度(渗透力)超过了动脉内皮的抵抗能力时,就会在全身营造出“有利于斑块形成”的环境。
3. 降低坏胆固醇
毫无疑问,对于上述所提到的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把“坏胆固醇”的水平给降下来,那么,理论上,都可以让“促进斑块形成”的环境得到整体上的改善!这也就是为何我们会说,“降低坏胆固醇”是能够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颈动脉斑块”的存在不仅仅是局部的问题,更是全身动脉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警示信号。因此,在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应采取系统性的措施来改善全身血管环境,特别是通过降低坏胆固醇来预防和控制其他部位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