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阅读
  • 2回复

[饮食常识]玉米是血脂“杀手”?医生告诫:如果不想血脂飙升,这4物要多吃[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610
金币
208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8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4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0) —

一听玉米,很多人脑子里马上就蹦出“粗粮”“饱腹”“清肠道”这些词,觉得是老百姓桌上的健康主角。
其实真要细抠起来,它跟血脂之间的事没大家想得那么简单。
说它是“血脂杀手”也不算假话,但问题在于,杀的不是直接“降”,而是绕个弯,让身体自己调血脂,靠的可不是玉米本身那点纤维,而是一种被很多人忽略的营养逻辑:肠道菌群的代谢链。

玉米里那种不可溶性纤维虽然多,但更有意思的是,它喂的是肠道里那帮“吃货”——专门分解纤维的菌群。
这些菌群在肠道底部辛辛苦苦把粗纤维磨成短链脂肪酸,像丁酸、乙酸这种小分子,会被肠道吸收进血液,然后影响肝脏的脂质合成。
一项2020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实验就发现,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高的人,血液里的甘油三酯平均低了17%。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持续吃了八周含有玉米纤维的粗粮代餐后才出现的。

而且甘油三酯一旦稳定下来,低密度胆固醇也会慢慢往下掉,等于从源头堵住了血脂升高的路径。
可问题是,玉米光吃也白搭,如果肠道菌群不行,那纤维进去就是路过,连分解都懒得动。
这就好像请了厨子,厨房却没柴火。这时候就得靠点搭配。
这里就得提那四样东西,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但真要说起来,能把玉米的“血脂杀伤力”翻倍不止。
第一个是老豆腐。这东西不油不腻,蛋白质还好吸收,但重点是它含有大豆异黄酮,这玩意可以调节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能力,相当于给肝脏降了档。

光是这个就有点意思了,不过更重要的事在后头,它还能“叫醒”某些有益菌,像乳酸菌、拟杆菌这些,一旦数量上来了,玉米纤维就有“加工厂”了。
2019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做了个对照研究,两组中老年人,一组吃豆腐,一组不吃,结果前者肠道丁酸浓度高了32%,而丁酸正是降血脂的关键因子。
再说第二样,猕猴桃。
别看这玩意小小一颗,维C多不是关键,关键是它有个特别成分叫“肌醇六磷酸”,这名字听着挺吓人,其实它是个天然的抗氧化剂,对抗肝脏里的脂质过氧化有一手。

血脂高的人往往肝脏负担重,肝细胞里的脂肪球像雨点一样堆着,时间一长就演变成脂肪肝。
此成分不仅能够减缓脂肪球的堆积速度,而且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
2017年韩国高丽大学附属医院有一项研究,把猕猴桃提取物给到脂肪肝模型小鼠,结果发现ALT、AST肝酶指标下降了28%,而甘油三酯水平也同步降低了15%左右。
这说明肝脏功能一旦好转,血脂自己也会“乖”一点。
还有第三样,咸鸭蛋黄。这听着是不是有点怪,吃这玩意还能控血脂?

其实大家误会了,蛋黄里的卵磷脂是个被低估的宝贝。
卵磷脂是血脂里的“搬运工”,它能把多余的脂质从血管壁带回肝脏处理掉。
原来大家总盯着蛋黄的胆固醇,觉得吃了升脂,其实更关键的还是吃进去之后看身体怎么用。
人身体有一种叫LCAT的酶,会激活卵磷脂转运脂肪,如果这套系统活跃,那点胆固醇根本翻不起大浪。
有个2014年的德国双盲实验把这个说得很明白,给两组人吃含卵磷脂的加工食品,其中一组是高血脂患者,另一组正常人,八周之后,两组人的HDL(好胆固醇)都有所提升,而坏胆固醇没明显增加。

咸鸭蛋黄的卵磷脂含量在所有熟食蛋黄里属于顶尖的,只要不贪多,每周吃两三颗是完全可控的。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晒干的橘子皮,也就是老百姓说的“陈皮”。
这个听着有点偏门,可它的作用藏得深。陈皮里有种叫橙皮苷的成分,是天然的黄酮类物质,有强烈的抗炎能力,重点在于它能让血管壁不那么容易“吸附”脂质。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这么来的——血管壁一旦发炎,就像吸铁石一样吸脂肪颗粒。
研究表明,每天摄入20毫克橙皮苷的人,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水平能降低10%以上,这意味着血管环境在改善。

有人会说这玩意太中药了,不好吃,其实只要把它磨成粉,撒在粥里或者做菜时拌点,都能吃进去。
再回头看玉米本身,它最大的“杀手锏”其实不是直接把血脂砍掉,而是配合这些食物,让身体的“代谢链条”不卡顿。
血脂这个东西不是一天涨上去的,身体代谢一旦顺了,哪怕吃点肉、沾点油,它也不至于飙得太快。反过来讲,就算天天只吃素,代谢一塌糊涂,血脂照样高。
说个冷门数据,202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发布的一份社区营养干预报告显示,在80名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经过12周饮食结构调整,其中只吃玉米的组,血脂下降幅度约为7%,而搭配豆制品、橘皮粉、低脂蛋类和猕猴桃的混合组,下降幅度达到了19%。

这就说明一个事儿:吃得对不如搭得对,单打独斗不如组团出击。
不过很多人还是会疑惑,那血脂到底怕什么?其实最怕的不是吃得油,是身体那套“管油”的系统坏了。
这套系统从肠道菌群到肝脏代谢,再到血管壁的反应能力,全得协同运作,才不至于让脂肪在血液里横冲直撞。
玉米是个很好的“启动器”,但它不是主角,主角是身体自己,只不过它需要点帮手。
1条评分金币+14
wowoni 金币 +14 - 06-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759
金币
26887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0
意味着血管环境在改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8546
金币
27965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3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0
确实,玉米对血脂的影响并不是直接降低,而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和代谢链来调节血脂。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玉米中的不可溶性纤维:玉米中的纤维主要滋养肠道中的菌群,这些菌群将纤维分解成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和乙酸,这些物质被肠道吸收后会影响肝脏的脂质合成。

2. 短链脂肪酸与血脂: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发现,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高的人血液中甘油三酯平均低17%。持续摄入玉米纤维八周后,甘油三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也随之下降。

3.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如果肠道菌群不活跃,玉米纤维无法被有效分解,影响血脂调节。

4. 搭配食物增强效果:
   - 老豆腐:含有大豆异黄酮,能调节肝脏胆固醇合成,并促进有益菌生长,提高肠道丁酸浓度。
   - 猕猴桃:含有肌醇六磷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减缓肝脏脂质过氧化和脂肪堆积,有助于肝细胞修复。
   - 咸鸭蛋黄:富含卵磷脂,帮助将多余脂质运回肝脏处理,提升HDL(好胆固醇)。
   - 陈皮(晒干橘子皮):含有橙皮苷,具有抗炎作用,减少血管壁对脂质的吸附,改善血管环境。

5. 饮食搭配的效果: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报告显示,仅吃玉米的组血脂下降7%,而搭配豆制品、橘皮粉、低脂蛋类和猕猴桃的混合组下降19%。

6. 身体代谢系统的重要性:血脂控制依赖于肠道菌群、肝脏代谢和血管壁反应的协同作用。玉米可以作为启动器,但关键在于身体自身的代谢系统。

总之,玉米通过滋养肠道菌群和产生短链脂肪酸来间接调节血脂。但要达到最佳效果,需要与其他食物搭配,以激活身体的代谢链条。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血脂,还能改善整体的代谢健康。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