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9阅读
  • 1回复

[纯水]端午节由来的四种说法,你知道吗?[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30
金币
62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已经传承了大约两千多年,2008年又成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已经完全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让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光彩。
端午节还有很多名字,因为“五”是单数为阳,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也是“午”月,“午”时也属于阳辰,所以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午、重午、午日节、夏节。因为五月初五,月和日都是五,所以又叫重五节。除此之外,五月初五还有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龙舟节、粽子节等名称。
端午节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下面简单介绍下主要的四种:

一、夏至说
从传统的端午节节日习俗来看,很多习俗都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夏至习俗相同,比如夏令饮食、服饰、禁忌等等,所以说端午节来源于夏商周三代 的夏至节,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二。吴越民族图腾祭说
这个说法是闻一多先生经过考证而提出来的。他认为,古代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每年五月初五这天,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就是用刻画成龙的形状的舟进行比赛,和现在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非常相似。

三、恶月、恶日说
早在战国时代,古人就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五月的其中九天,被称为“九毒日”,其中第一个就是初五这一天,在这些民间有很多习俗禁忌,但都是为了让大家趋吉避凶。比如端午节期间挂艾草、菖蒲、榕枝,还有悬挂钟馗像、长命缕、饮雄黄酒等等。
四、纪念屈原说
这个是当前影响最为广泛的端午节起源说法,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这个说法主要和粽子节和赛龙舟两种节日习俗有关。

这个说法最早记载于南朝梁代的《续齐谐记》和北周的《荆楚岁时记》,离战国时期就已经很远了。据说,五月初五那天,屈原自投汨罗江,死后被蛟龙困住,人们为了哀悼纪念他,每年到了这天,就把五色粽子投进水中,为的是驱赶蛟龙。
还有一种说法,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老百姓自发划船过来捞救,但一直划到洞庭湖,也没有看到屈原的尸体。那天正好下雨,很多小船停泊在岸边的亭子边,当人们知道是在打捞屈原大夫时,便纷纷冒雨行动,争相划入茫茫一片的洞庭湖。后来人们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就演变成了龙舟竞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33
金币
27438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0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30
端午节确实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您提到的四种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1. 夏至说:这一说法认为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古代夏至节的习俗相似,这可能是因为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古人在这一天进行庆祝和祭祀活动。

2. 吴越民族图腾祭说: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这一观点认为古代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并在五月初五举行图腾祭祀活动,其中包括龙舟比赛,这与现代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相似。

3. 恶月、恶日说:在战国时代,人们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因此有许多习俗和禁忌,旨在趋吉避凶,如挂艾草、菖蒲等。

4. 纪念屈原说:这是最广为人知的端午节起源说法,与粽子和赛龙舟两种习俗紧密相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的粽子和龙舟竞赛等习俗。

这些说法不仅体现了端午节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信仰。端午节至今仍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华人社区庆祝的重要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和习俗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