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2阅读
  • 1回复

[纯水]茶经·茶宴·茶路[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30
金币
62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百川学海本《茶经》。

  径山万寿禅寺禅堂外景。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中有关《茶经》的展示。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山体复绿而成的茶园中的采茶场景。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提供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常设展“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的“版本内涵”单元,观众常常在陈列陆羽《茶经》的展柜前驻足欣赏。线装本《茶经》雕版刷印,纸润字清,散发悠悠古韵。
  茶,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非凡。中国人的饮茶史可上溯至8000年前,陆羽《茶经》、径山茶宴、茶马古道……这些为世人熟知的名字,不仅构筑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世界文明交汇融合增添温润清香。
  《茶经》:中国茶文化的百科全书
  唐初,茶从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药品发展为日常饮品。从宫廷贵族到布衣百姓,从文士墨客到寺中僧侣,皆有饮茶之风。寺院以茶礼佛待客,形成一套具有固定流程的茶礼。
  陆羽生活于公元8世纪左右。他自幼被僧侣收养,接触佛学与茶礼。少年时期,他四处游历,学习儒家经典。安史之乱爆发后,陆羽辗转至浙江湖州,结交僧侣文士如皎然、怀素、孟郊、颜真卿等。颜真卿以诗记录了他和陆羽的友情,二人于湖州杼山兴建三癸亭,在亭中以茶会友。陆羽探访的茶山最终化为《茶经》中对湖州茶的称赞,三癸亭中也留下诸多文人雅士品茗论诗的身影。
  盛行的饮茶风尚、陆羽独特的生活经历,共同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茶的专著《茶经》。全书分三卷十章,以凝练的语言和清晰的结构总结了中唐以前茶的源流、生产、加工、器具以及烹饮方法等实用性内容。书中强调煮茶的水温需恰到好处,透露出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完整规范的仪式中品味茶的甘苦,有着佛学以茶悟道的影子。陆羽认为茶的品质“野者上,园者次”,则凸显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在系统梳理传统茶事的基础上,《茶经》将茶文化提升至人文精神层面。例如,陆羽开篇即提出茶与“精行俭德”之人相宜。这四个字可以简单理解为精诚、高尚且俭朴,是陆羽推崇的为人品格。《茶经》问世后不久,便产生巨大影响,事茶之人可借鉴其经验,品茶之人可体悟其哲思,陆羽也被誉为“茶圣”。
  茶宴:从径山流入日本
  陆羽归纳的饮茶流程,深受唐代寺院茶礼影响。《茶经》问世后,又推动了茶礼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唐代以后,饮茶逐渐从日常习惯升华为文化仪式,寺院中沿袭的茶礼被进一步丰富、规范,演化出典雅庄重的茶宴。
  位于浙江余杭的径山万寿禅寺,南宋时为禅宗五山之首,寺中僧侣品茗参禅、说偈吃茶,礼仪严谨、流程复杂,后世学者称之为“径山茶宴”。茶宴中“煎汤点茶”这一环节是宋代茶文化传承至今的典范。茶叶经历炙、碾、罗等工序成为茶粉,再用沸水冲点,使茶末形成细腻的泡沫。
  径山茶宴不仅是宋代茶礼的集大成者,也为日本茶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源头。日本高僧荣西赴南宋求法后归国,晚年著成日本最早的茶书《吃茶养生记》。学者推断,荣西很可能亲历过径山茶宴,并抄写了《茶经》带往日本。此后,日本僧人陆续带回径山茶种、径山茶宴的茶具和流程、宋代点茶技艺以及多部中国茶文化典籍,为日本茶道奠定基础。
  日本茶道对仪式感的追求深受径山茶宴影响,在品茶空间、器具、流程等方面规定严格。在品茶方法上,日本抹茶源自宋代点茶,二者均是用茶粉击起茶汤泡沫。有所不同的是,宋代以乳白色泡沫汤花为美,日本茶道则以鲜绿茶汤为佳。这些茶俗经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传承、创新,最终形成以“和敬清寂”为精神内核的日本茶道体系。
  茶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早在中国茶宴东渡日本之前,茶的全球化传播已经拉开帷幕。茶的贸易网络在陆地、海洋纵横交错,茶路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南北朝时,茶叶已沿丝绸之路传入中亚,粟特、波斯、阿拉伯商队又继续将茶运往西亚。唐宋时期推行“以茶易马”政策,茶马古道连接起四川、云南与青藏高原,茶叶在这条运输动脉上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经尼泊尔抵达南亚。清代,晋商开辟了贯通中国南北的万里茶道,将武夷岩茶运往中俄边境重镇恰克图,从此茶叶远赴西伯利亚。
  与此同时,茶也随海路而行。公元9世纪,阿拉伯商人用三角帆船载着中国茶乘风破浪。15世纪,郑和船队携带茶叶南下,马六甲海峡成为重要的中转港湾。从17世纪开始,欧洲船队大批运输中国茶叶,荷兰与英国的商船把茶叶变成全球化商品,风行全世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在日记中生动详细地描述了中国的茶文化:有“一种灌木的叶子”可以煎成叫做“茶”的著名饮料,“只要宾主在一起谈着话,就不停地献茶”,茶在中国“分不同等级,按质量可卖一个或两个甚至三个金锭”。19世纪以后,英国人已经将茶视为“国饮”。
  中国的茶随茶路融入不同文明,世界各地的茶饮则各自精彩。在日本,茶道已然是一门艺术,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描绘了茶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在欧洲,茶元素出现在戏剧、绘画中,例如18世纪的荷兰曾上演喜剧《茶迷贵妇人》,表现出人们对茶叶的热衷与尊崇。在摩洛哥,铜制镀银的长嘴茶壶造型独特、兼具实用与艺术性,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世界各地的茶汤中或加入薄荷、香料,或加入糖浆、果酱,口味虽充满变化,但追根溯源,壶中的茶叶或许仍然来自中国。
  20世纪后半叶,《茶经》以多国语言译介出版,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窗口。2016年,G20杭州峰会以西湖龙井赠予各国嘉宾,以茶会友的传统有了新的延续。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茶文化获得国际社会的深度认同。
  《茶经》的墨香未干,茶宴的仪礼未远,茶路的帆影仍在。中国茶文化正以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当代世界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谱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33
金币
27438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0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6
  百川学海本《茶经》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之一,它对研究陆羽的《茶经》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个版本是由南宋左圭在咸淳九年(1273年)完成的,被认为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中,有关《茶经》的展示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这部珍贵的文献。线装本《茶经》雕版刷印,纸润字清,散发着悠悠古韵。

  陆羽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三卷十章,系统总结了中唐以前茶的源流、生产、加工、器具以及烹饮方法等实用性内容。《茶经》不仅在实用性上有所贡献,更将茶文化提升至人文精神层面,强调了茶与“精行俭德”之人相宜的理念。

  此外,《茶经》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推动了茶礼的规范化和普及化,特别是在寺院中沿袭的茶礼被进一步丰富、规范,演化出典雅庄重的茶宴。浙江余杭的径山万寿禅寺中的“径山茶宴”就是宋代茶文化传承至今的典范,对日本茶道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通过陆羽的《茶经》和茶宴等多种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从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再到海上丝绸之路,茶叶的传播网络遍布全球。20世纪后半叶,《茶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茶文化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深度认同。

  综上所述,百川学海本《茶经》不仅是研究《茶经》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