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奇观]与世隔绝,能有多美好?[2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2478
金币
149209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90
斑龄
34
道券
9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4小时前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15) —

大英博物馆里,有一座来自复活节岛的石像,
叫'何瓦·何卡纳奈阿',
意思是隐藏的朋友,


何瓦·何卡纳奈阿 HoaHakananai’a约公元1000年,高2.42m
因为这座石像,
智利政府现在天天对着大英喊:
'大哥行行好,能把它还给我们不'?
其实了解‘复活节岛’的人都知道,
目前在岛上,还留着近1000座类似的石像,
那为什么智利政府,还要死揪住大英的这件不放呢?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
这倒不是因为智利小气,
而是这件'何瓦·何卡纳奈阿'太过难得,
它的身上,同时拥有着'复活节岛'繁荣和衰败的印记,
这是岛上的其它石像,所无法比拟的。
复活节岛属于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
群岛Polynesia’,
这个岛,绝对是与世隔绝般的存在,
和它最近的大陆,也就是智利,都足足有3500多公里,
因此,它也被称为人类最偏僻的居住地。

这样一个地方,正常情况下,人类是不会去居住的,
但在公元400年左右的时候,
就有这么一批人,被流放到了复活节岛上,
被迫在岛上定居了下来...
复活节岛虽然孤僻,
但是岛上长满了高大的棕榈树,


棕榈树
岛民们就用它来造房子住,
还会用它造船,去出海捕鱼,
另外还种一些简单的植物,
就这样,小日子过得还挺不错的,
不到几百年,岛上的人口就增长到了上千,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岛民们开始建造巨大的石像,
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将会寄居在这些石像里,
所以,他们喜欢将石像排得整整齐齐,
背朝大海,望着复活节岛,
象征着'先人们的庇护'。


其实能够建造石像,
就意味着当时的复活节岛,是相当繁荣的,
至少粮食很有保障,岛民不用每天都去捕鱼种田,
否则,大家忙着生存都来不及了,
谁有空来帮你造石像...
到公元1200年左右的时候,
复活节岛的人口接近了一万,
而石像也造了近1000座,
其中,最大的石像高近20米,重百吨,
真的是不可思议啊!

要知道,复活节岛是一直处于石器时代
的,
因为岛上没金属,也不可能和外部交换,
所以它们的工具是相当原始的,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石像,
这可不单单是'粮食充足'那么简单了,
社会分工也需要相当明确,
另外,还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组织在背后协调支撑,
上面的这几点,缺一都不可,
所以说,岛上的这些巨大石像,都是复活节岛繁荣的最好证明。

这些石像,长得都很相似,
就像大英的这件'何瓦·何卡纳奈阿',
石像的脸,就是一个长方形,
眉骨突出,鼻孔超级大,
双唇还是紧闭的,一幅生气撅着嘴的模样,


他们的双手,一般都捧着肚皮,
整个身体也没啥特征,
最为明显的,就是胸前那两个小乳头了,


但是,能用原始的工具,将石像雕出这幅模样,
个人觉得,复活节岛的人民已经很尽力了...

作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屿,
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有限,
因为没法得外部的补给,
如果岛民们懂得可持续发展的话,那就还ok,
但事实上,他们好像不懂...
大概在1650年的时候,
复活节岛上的最后一颗棕榈树倒下了,
树彻底灭绝了,这是相当可怕的!
首先,没法再造船了,那就意味着不能出海捕鱼,
所以从那时起,岛上的人就吃只能吃素了,
其次,鸟类开始灭绝,
因为它们没有办法在树上筑巢了,
这又引起了整个生态系统
的坍塌,

岛民们完全崩溃了,
为了抢夺剩下的生存资源,他们开始内斗,
甚至还会人吃人,
岛上人口的数量开始锐减,
整个社会结构都崩塌了,

面对这样巨大的生存危机,
岛民们觉得是信仰出了问题:
'既然祖先不保佑我们,那我们就不再造石像了',
他们完全改变了信仰,
转而去发展了另一种宗教仪式,后人称其为'鸟人崇拜':
每一年,岛民们都会穿过悬崖峭壁,
跑到邻近的岛屿,
去抢夺'乌燕鸥'在那年生下的第一枚鸟蛋,

乌燕鸥 sooty tern
抢到鸟蛋的人,就会成为那一年的'鸟人',
他被认为,会拥有神圣的能力,
可以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而他也必须独自居住,将指甲留长来模仿鸟爪,
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鸟人...


刻在石头上的鸟人形象,手上还拿着鸟蛋 约18世纪@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我猜,他们这种全新的信仰,
大概是真的希望自己能变成鸟儿,
长出翅膀,飞出这个死亡之地吧...
大英的这件'何瓦·何卡纳奈阿',
它最特别的地方,其实是在它的背面,
因为那里刻满了浮雕,
而所刻的内容就是'鸟人崇拜',


背面上半部分的图案,
你可以清晰地看见两个对称的鸟人,
它们拥有着鸟的头部和身体,但手臂却是人类的,


在这两个鸟人的上面,
还有一只小鸟,它就是‘乌燕鸥’,
它所下的鸟蛋,
也就是整个信仰仪式的核心,


这便是'何瓦·何卡纳奈阿'的珍贵之处:
这件石像本身,是复活节岛繁荣的象征,
但它背后的浮雕,又是这个岛衰败的标志。
那些可怜的岛民们,
期待着转变信仰,能带来一丝生机,
然而并没有,人口依然在不断的减少,
等到1722年,西方第一次到达复活节岛时,
人口连2000都不到了,

Jacob Roggeveen 1659-1729(第一个发现复活节岛的荷兰探险家)
而且在那之后,岛民们的遭遇更加悲惨,
首先,壮丁们都被卖去当了奴隶,
另外,西方人的到来,也带来了瘟疫,
原住民是毫无免疫力的,
于是剩下的人,又死掉了一大半,
等到1868年,英国人来到岛上的时候,
人口已经不到百人了,
所以,你现在去复活节岛看到的那些原住民,
其实都是假扮的,


这就是复活节岛的结局,文明是完完全全覆灭的,
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这个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
但岛上的人民又不懂得,
可持续的去利用那'相当有限的资源',
所以,结局必然是毁灭。
如果我们往深处想:
地球,它又何尝不是一个放大版的复活节岛呢?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8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4037
金币
170433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7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3小时前
大英博物馆内的复活节岛石像“何瓦·何卡纳奈阿”(Hoa Hakananai'a,意为“隐藏的朋友”)是智利文化遗产争议的核心之一,其背景与特征如下:

一、石像基本特征与历史背景
外观与工艺
何瓦·何卡纳奈阿高约2.5米,重约4吨,由玄武岩雕刻而成。其面部呈长方形,眉骨突出、鼻孔宽大、嘴唇紧闭,双手捧腹,胸前有两处明显的乳头状凸起,整体造型威严且充满原始艺术风格。

独特工艺:复活节岛处于石器时代,缺乏金属工具,岛民仅用原始石制工具完成雕刻,体现了高超的技艺。
历史渊源

石像制作于公元1000年左右,属于复活节岛“摩艾石像”群(岛上现存近千座石像)。这些石像最初用于祭祀祖先,象征祖先灵魂的庇护。
1868年,英国皇家海军船长理查德·鲍威尔将其从复活节岛掠夺,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后由女王捐赠给大英博物馆。
二、文化意义:繁荣与衰败的见证
繁荣象征

石像建造需充足粮食、明确社会分工及强大组织协调能力,反映复活节岛在公元1200年前后的鼎盛时期(人口约1万)。
衰败印记

生态崩溃:约1650年后,过度砍伐导致棕榈树灭绝,岛民丧失造船能力,生态系统崩塌,引发内乱与人吃人现象。
信仰转变:石像背面刻有“鸟人崇拜”浮雕(乌燕鸥与鸟蛋图案),代表岛民在资源枯竭后转向新宗教仪式,祈求生存。
双重价值:何瓦·何卡纳奈阿因同时承载繁荣与衰败的历史,成为全球现存唯一兼具两种文明印记的摩艾石像。
三、文物归属争议与现状
智利的追索诉求

自2018年起,智利政府及民众持续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石像,认为其是复活节岛历史的核心见证。
2024年,智利网民发起社交媒体运动,大量留言施压,导致大英博物馆关闭相关帖文评论区。
大英博物馆的立场

以《大英博物馆法》(1963年)为由拒绝归还,声称“妥善保管文物”,并邀请拉帕努伊代表团参观以缓和争议。
类似争议还包括希腊帕特农神庙石雕,凸显其殖民历史文物的广泛争议性。
四、总结
何瓦·何卡纳奈阿不仅是复活节岛文明的缩影,更成为殖民掠夺与文物归属问题的代表性案例。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双重性使其成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讨论的焦点。关于其归属的争议,短期内恐难有实质性进展,但国际舆论压力持续加剧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8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2478
金币
149209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90
斑龄
34
道券
9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4小时前
上文的问题分析

上文的问题主要围绕“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何瓦·何卡纳奈阿’以及为何智利政府希望其归还”进行展开。你提供了关于复活节岛的历史背景、石像的建造、岛上的兴衰历程以及智利政府与大英博物馆之间的争议。

详细解答

1. 石像‘何瓦·何卡纳奈阿’的独特性

- 艺术与历史的结合:‘何瓦·何卡纳奈阿’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复活节岛历史的见证。它身上的浮雕记录了岛上从繁荣到衰败的转变,特别是“鸟人崇拜”的兴起,这是其他石像所不具备的。
- 文化与信仰的象征:石像代表了岛民的信仰和祖先崇拜,而背面的浮雕则展示了他们为了生存而改变的信仰,这种文化的变迁对于研究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智利政府要求归还的原因

- 历史与文化的连贯性:‘何瓦·何卡纳奈阿’是复活节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利政府认为它应该回到其原始的文化背景中,以保持历史的连贯性和文化的完整性。
- 国家认同与尊严:对于智利来说,这件石像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国家身份和尊严的象征。将其归还,有助于增强智利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国际合作与文物保护:智利政府可能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文物的归还和保护,以展示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也为其他类似情况树立榜样。

3. 复活节岛的兴衰与启示

- 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复活节岛的兴衰历程提醒我们,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必须实行可持续的管理和利用策略,否则将面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
- 文明与环境的互动:文明的兴衰往往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复活节岛的案例表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而环境的恶化又可能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全球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4. 总结

综上所述,‘何瓦·何卡纳奈阿’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更是复活节岛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智利政府要求归还这件石像,既是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国际合作和文物保护的呼吁。同时,复活节岛的兴衰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即必须重视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文明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8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