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猎奇]就算宋江不被朝廷招安,梁山好汉的下场也不会变,早已注定[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511
金币
335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9
斑龄
195
道券
1054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1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31

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有着非常多的读者,很多读者对于书中的一些英雄好汉都是非常向往的,对于其中的宋江也非常崇拜。但是很多人却非常讨厌宋江,因为宋江到最后被朝廷招安导致梁山好汉个个没有好下场。其实当时摆在宋江前面的只有这一条路,如果不接受招安的话,也只会死得更快罢了,梁山好汉终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接受招安的话,还可能会有一点生机,这和当时梁山的尴尬地位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的。

首先,梁山好汉的心并不是一体的,其中很多人都有着仇恨。其实,梁山的建立,大多数人都是被逼的,难怪称逼上梁山。当时上梁山的人都是在朝廷犯了罪,或者被梁山设计了,只有少部分人是崇拜这些人才会上梁山。所以有些人并不是全心全意的为梁山效力,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是不会待在梁山的。而且梁山内部有些人也是有仇的,就像扈三娘和李逵,李应和梁山。

其次,梁山后继无人。不管是什么样的政权,想要长久地维持下去,必须要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这样才能够保持长久的的稳定。但是,梁山好汉大多数是被朝廷追杀,所以这些人都没有时间去结婚生子,而且想加入梁山的毕竟是少数人,梁山逐渐呈颓废之势。虽然当时梁山上的好汉还非常的年轻力壮,但是等到几十年之后,这些人都老去,等待梁山好汉的只能是被人杀光。
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名声。虽然梁山好汉非常的英勇,让许多人崇拜,但是他们毕竟是落草为寇,名不正言不顺,就算在外行走也怕被官府的人抓到。就算他们过惯了这种躲躲藏藏的生活,但是难道让后代也过这种生活吗?所以为了长久的安定,宋江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让子孙后代能够有机会光明正大的生活。而且接受招安之后,梁山好汉不再是盗贼的名声,生活也会更加安定。

最后一个原因是大宋的军队。虽然当时的大宋并没有那么强壮,但是对付一个小小的梁山还是手到擒来的,之所以没有剿灭梁山,只是因为朝廷没有把梁山放到眼里,如果派精锐部队来的话,梁山也就不会嚣张那么久了。而且当时到大宋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将领,想必宋江也是悟出了这个道理,所以才让梁山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不然到最后惹怒了朝廷,梁山肯定会被歼灭的。


身高八尺,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外貌古怪神秘。

此人正是紫虚观的道士——公孙胜。
其他人上山,往往是因为困顿无路,或是为了除暴安良;而公孙胜却无所求,完成了一番大事后,便轻松飘然下山。
正因他及时下山,才避开了成为他人仕途垫脚石的命运。

《水浒传》中的宋江,素有“假道学真强盗”的名号。他为了朝廷的招安,甘愿将梁山的兄弟们变成朝廷的兵器,最终也因此陷入了悲惨的结局。
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但结局却充满了悲剧:有的死于非命,有的悔恨自尽……

只有公孙胜在关键时刻选择决然离开,避免了类似的命运,成为《水浒》里最幸运的角色。
那么,为什么公孙胜一开始就能看透宋江的心思,并选择坚决下山呢?

北宋时期,朝廷腐败,国家日益衰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仁人志士和英雄好汉被逼上了绝路,放弃了对朝廷的希望,纷纷揭竿而起,成为了草寇。

这些草寇中,有些是失意的官吏,或士族豪绅,或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然而,在这其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公孙胜。
公孙胜是《水浒》中的一个神秘人物,身上充满了许多矛盾。

他表面上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士,生活在二仙山,然而他却偏偏想要涉足江湖,结交英雄好汉,拥有一颗渴望成为江湖人物的梦想。

公孙胜原本在紫虚观修道,他的师父罗真人法力高深,公孙胜所学的天罡五雷正法就是罗真人亲授的。金圣叹曾评价公孙胜:“古有诸葛借风,不如公孙借风之更奇也。”可以看出,公孙胜的道术高深莫测。
然而,这样一位修道之人却选择了下山参与江湖,成为了晁盖等人抢劫生辰纲的小队成员,并成功劫走了杨志所押送的生辰纲。

与晁盖等人合作后,公孙胜和吴用等人便留在了晁盖庄子。然而,因被人举报,他们逃到了石碣村。就在此时,公孙胜施展道法,呼风唤雨,一阵狂风刮起,火借风势,官兵大败而归,几人乘机逃往梁山。
当时的梁山寨主是王伦,而王伦心眼狭窄,害怕晁盖等人能力过人,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不愿接纳他们。没想到,这一切被林冲解决后,晁盖成为了新的寨主,吴用任军师,公孙胜位列第三。

梁山好汉的排名有其严格的依据,每一次新人的加入,都会重新排列资历。而公孙胜之所以能够排第三,与他的道家法术息息相关,他成为了梁山中的特殊人才,和梁山结下了一段若即若离的缘分。

公孙胜本是一个修道的道士,为什么会下山参与战斗,成为梁山核心成员呢?显然,他并非完全出于偶然。生辰纲事件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与晁盖等人有着相同的理想与江湖梦想。

然而,宋江的到来改变了梁山的格局。宋江的到来,成为了梁山招安的推动者,虽然他成功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支持,但这也带来了不小的矛盾与冲突。

宋江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心中一直有做官的梦。他进入梁山,并非完全出于志愿,而是无奈之举。相反,公孙胜则受道家思想熏陶,性格独立,思想与宋江大相径庭,他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不认同宋江的招安论,尤其不愿意因为宋江的权谋手段屈从。

公孙胜从来是站在晁盖这一方的,不然他也不会一开始就加入他的行列。而宋江的到来,逐渐取得了梁山许多兄弟的支持,形成了他的威望,甚至吴用也成为了他的铁杆支持者。宋江的“及时雨”之名,并非空穴来风,这也说明了他在笼络人心上的高超手段。
尽管如此,这些手段并未让公孙胜心服,他凭借道家的独特眼光,看得清宋江的真正意图,知道宋江的到来意味着梁山的变化,已经不再是他曾经梦想的那种江湖兄弟齐心共谋大事的局面了。
宋江知道自己无法轻易收服公孙胜,但他也明白,公孙胜的法术高强,若要对抗强敌,必定少不了他。随着晁盖的去世,梁山的权力空缺,宋江趁机登上了寨主之位,得到吴用等人的支持。
然而,公孙胜却以“回家看望母亲”为由,提前下山离开了。他带走了晁盖赐予的金银,潇洒离去。他没有参与梁山的权力斗争,也没有迎合宋江的企图。
尽管公孙胜离开时表示会回来,但实际上他再也没有回来。宋江曾派人寻找他,但始终未能如愿,因为公孙胜不愿再卷入梁山的权力争斗。
公孙胜心中有着明确的追求与目标,他不贪图荣华富贵,也不希望参与权力斗争。最初,他因与晁盖的理想契合而加入梁山,但发现宋江并非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时,便果断离开。
正如成年人交友一样,我们只能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而不是试图改变别人。公孙胜的选择,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与对自己人生的明确定位。

公孙胜的退出,似乎意味着他与梁山的缘分已尽。可他在梁山的一次次出山与帮助,揭示了他真正的价值和对朋友的深情。他的法术高强,




其实真正的历史没有谁对谁错,很多人对于宋江的评价也是带有主观意见的,我们没有经历宋江当时的情况,所以也不好妄自的去肯定他是对还是错。其实,从宋江的立场来看,接受宋朝的招安是最好的,这样可以为朝廷效力,让自己有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也不至于每天躲躲藏藏,甚至还为了生计发愁。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1895
金币
144621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9:40
  确实,对于《水浒传》中宋江的评价,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观点。宋江作为梁山好汉的领袖之一,他的选择和行为一直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历史和小说的角度来看,宋江接受招安的决定,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首先,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宋江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梁山好汉虽然英勇,但他们面临着来自朝廷的压力和内部的矛盾。招安为梁山好汉提供了一个合法化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摆脱盗贼的名声,为国家效力,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其次,从宋江个人的角度来看,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为国家效力、忠君报国的愿望。因此,接受招安对他而言可能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途径。同时,宋江可能也考虑到了梁山好汉的未来和安全,希望通过招安为兄弟们谋求一个更好的出路。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宋江的招安决定也导致了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许多梁山好汉在招安后失去了自由,甚至遭遇不幸。这一点在小说中被反复强调,也是许多读者对宋江持批评态度的原因之一。

  至于公孙胜,他作为一个道士,其行为和选择更多地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和个人的独立性。他能够在关键时刻选择离开,避免了梁山好汉的悲剧命运,这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掌控和对形势的敏锐洞察。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宋江和公孙胜都是复杂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受到个人信仰、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评价他们的行为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更多的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上进行理解和分析。这也体现了《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名著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