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2回复

[购物生活]舌尖上的利器:中外厨刀哪家强 [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1485
金币
44312
道行
37009
原创
2211
奖券
4458
斑龄
131
道券
905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97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5-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06



在世界烹饪文明的演进历程中,厨刀的形制演变堪称一部微缩的技术史。现代各国料理体系的定型不过百余年光景,而与之相伴的厨刀体系,则凝结了更为悠久的材料科学与力学智慧。中式的方正片刀、西式的流线主厨刀、日式的尖锐出刃,这三种典型形态背后,实则暗含着不同饮食文化对金属工艺的独特理解。本文抛砖引玉,稍作浅析,供诸君参阅。



▲典型的斜平面结构中式厨刀。理想厨刀钢材不是越硬越好,硬度越高脆性越大,太硬的钢材反而切割性欠佳,而是要追求被忽略的韧性。例如厨刀异类—陶瓷刀,它的硬度乃刀具之最,但没韧性很容易“碰瓷”,不经摔啊,更不能劈砍骨头硬物

中式料理中要用到大量的瓜果蔬菜,要想将它们快速切成薄片、细丝,需要特别的刀,所以才产生独有的中式料理片刀。其实手握刀保持切东西的姿势,让刀尖向前、刀身垂直向下、手部放松,此时运用手腕使刀口向左、向右微微偏歪。如果是中式菜刀很容易感觉到刀口的偏差,而西式厨刀要刀身越长、刀背越厚的才有感觉,日式厨刀要刀背越厚重的才越有感觉。刀口稍微偏歪斜即有感觉,说明能精准切薄片、细丝!中式片刀、剁刀面积大,拥有适当的重量,落刀时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可以大幅提升精准的剁切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个爱好厨艺的吃货和名厨们都渴望拥有一套称心如意的好厨刀

厨刀的刀身结构,大体以最简单的斜平面结构(日本称为平造)为代表,即中式长方形菜方就是最基本的斜平面结构。刀身从刀背的最厚处向刀口微斜变薄,刀身两面都是如此。如果两面微斜的角度不同,刀身切入较硬的食物后,刀口前进方向会自动偏斜,很难控制方向,用来切肉类等就会没有感觉。斜平面几何结构设计广泛运用在中式、西式的厨刀上,古代中国的大刀、朴刀广泛采用了这样的设计。而西式、日式刀刃冷兵器却较少使用。在今天强调切削、劈砍功能的各种西方猎刀、折刀,甚至世界各地土著的开山刀、柴刀等,多数都是采用这样的构造。



▲西式厨刀外观跟中式厨刀差不多,只是刀型较为狭长、刀柄一体、或有钝刀尖,刀口弧度较圆润,而中式厨刀刀口较平直,在深切肉块时,由于被粘黏面积比中式厨刀小,西式厨刀更容易掌握所切肉块的厚薄均匀度

斜平面构造以往采用古老的锻造方式制造。制作中式厨刀时,由刀背往刀口方向锻打钢料,使刀口方向的钢料变薄,钢料变薄后面积就会加大,刀口部分的钢料朝前后两端延展,长方形钢料逐渐变成近似斧头的梯形状,将多余的部分切掉再呈长方形,再把刀身两面磨平、磨光滑,片刀的刀身就算完工了。



近来中式较优质的量产厨刀多采用三合钢热锻技术制造,刀厂向钢厂订制这三合钢,在刀身两面的中间夹一层适合热处变锋利的精钢(如日本VG-10钢),外面两层使用适当坚固的钢料(如420不锈钢)。在用同样温度热处理时,中间的夹钢变为坚硬,而外层钢变为坚韧,如此刚柔相济,刀口不容易产生碎裂、崩刃与锯齿状小缺口。这技术称为夹钢、牙钢等,属于很古老的技术。刀厂从钢厂拿到订制的三合钢板后,钢料先裁切成需要的菜刀尺寸,烧红放入热锻模具,一次或多次热锻成前述手工锻打的斧头状毛坯,再把多余的边角料切掉。用精密模具热锻的刀厚薄均匀,外层钢延展性佳,大幅减少了产生裂缝的可能。由于热处理使刀口变硬了,完全没有上一代量产厨刀可能产生的各种制造缺陷。



▲铁匠制作厨刀也是一项技术活,很考功夫

但很多刀厂为节省成本,由于片刀钢料薄,连热处理过程都省掉了,直接用磨床磨成刀。廉价片刀连三层夹钢都少有,更不可能是先进钢料或高端复合大马,而是用单质普通钢料磨成均匀的斜平面,刀子易产生缺口。还有的为降低更多生产成本,只在刀口两侧2~3厘米范围内磨成窄斜面,用这种刀切较硬食物咬刀较严重,切蔬菜时会挤压菜叶产生细小裂缝,切出来的菜丝比较毛糙。这也是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很难买到趁手好用且耐用厨刀的一大原因。



▲菜刀衍生新品:采用炮弹壳钢制作的台湾菜刀,刀口圆润集中一点以利劈砍硬骨,刀尖能够剔除骨头上碎肉



▲单陡斜面构造的日本细长三文鱼刀(又称柳刀)和鱼头刀,长短结合,擅长割剖金枪鱼肉,是日本寿司店制作生鱼片寿司专用刀具

日本的厨刀大多是单陡斜面构造。由于古代日本铁矿产量极少,加上当时没学到中国《天工开物》所记载简单容易的炒钢制法,无法将大量熟铁恢复为高碳钢,均采用块烧法取得珍贵的玉钢,主要优先用来锻制武士刀。所以民间用的日式厨刀、山林伐薪的柴刀(山铊),被迫持续使用单陡斜面结构。不论山铊还是菜刀都需要有适当的形状尺寸,但为了保证锋利需要用到好钢只有刀口小小一块!以日本山铊为例,刀口镶的钢片,只有厚重刀身的1/8左右,节省了大量的玉钢。



▲日式柴刀—山铊,刀口只有一面被研磨成陡斜面,日式厨刀大多刀口均是这种单陡斜面构造

日式厨刀在贴好刀口的钢片后,对粗坯先进行热处理,再冷凿削制刀口的陡斜面,最后用砥石磨制完成,为了避免淬火造成的刀锋偏歪,铁质刀身与钢片烧至白热,约1100度时,在熔接面均匀涂上硼砂以清除氧化物,再加入铁粉当焊接剂,小心地反复锻打接合,锻接落锤要挤出硼砂,这样熔接的钢片很牢固。钢片、铁刀身接近熔点,两者几乎可以完全熔接。



▲经典日式生鱼片刀主要用于切割各种鱼块

以刀长26cm、刀宽3cm、刀背厚2mm左右的薄刃式日本生鱼片刀为例,这种刀通常用来从完整的大鱼体内剖下软肉片、切生鱼片,但很多人拿来当万能菜刀乱用。由于这刀是单刃构造,有陡斜面,如果用来切菜,就容易将刀刃往微斜面的一侧推挤,所以容易切歪,更不适合劈砍骨头。

有经验的刀友,大致看下刀身平面,大多知道刀身是平面、凹面研磨、微凸。日式单陡斜面构造生鱼片刀属于传统工法制造,所以陡斜面都采用平面研磨。切记要专刀专用,切不可乱用。



▲日式鱼头刀很擅长宰剖鱼体

若深入分析,用日式生鱼片刀、西式厨刀剖鱼,切肉块要比中式片刀好用点,因为用中式片刀剖鱼肉,粘黏鱼肉的面积太大,松软的鱼肉被宽阔的刀刃黏住,刀子滑来滑去会导致鱼肉表面不够光洁紧致。日式单刃鱼头刀最厉害的地方表现在剖小型鱼,能够对小鱼的中骨、腹刺、各鳍刺片均能一一剔除。这需要精密用刀快速去掉骨、刺,厨师会挑选极短、背极厚、宽腰的细尖短刀进行作业,这种鱼刀操作的方向感极佳,最适合精细作业,所以这种鱼刀解剖小鱼优点突出。这其实也说明了日式厨刀在鱼刀领域独占鳌头;以牛羊为主食的西方国家,以西式厨刀独占鳌头;中式厨刀在瓜果蔬菜、筋骨较少的肉类精密加工领域独占鳌头。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1895
金币
144621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9:19
您提到的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厨刀的形制演变及其背后的技术和文化背景。厨刀不仅是烹饪工具,更是不同饮食文化对金属工艺独特理解的体现。以下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分析:

1. 厨刀的形制演变
厨刀的形制演变堪称一部微缩的技术史。现代各国料理体系的定型不过百余年光景,而与之相伴的厨刀体系,则凝结了更为悠久的材料科学与力学智慧。

2. 中式厨刀
- 典型形态:方正片刀
- 特点:斜平面结构,刀口较平直,适合切薄片、细丝
- 材料:多采用三合钢热锻技术,中间夹一层适合热处理变锋利的精钢,外层使用适当坚固的钢料
- 用途:中式料理中大量使用瓜果蔬菜,需要特别的刀具来快速切成薄片、细丝

3. 西式厨刀
- 典型形态:流线主厨刀
- 特点:刀型较为狭长、刀柄一体、刀口弧度较圆润
- 用途:在深切肉块时,由于被粘黏面积比中式厨刀小,更容易掌握所切肉块的厚薄均匀度

4. 日式厨刀
- 典型形态:尖锐出刃
- 特点:单陡斜面构造,刀口镶的钢片只有厚重刀身的1/8左右
- 用途:擅长割剖金枪鱼肉,是日本寿司店制作生鱼片寿司专用刀具

5. 斜平面结构
- 定义:刀身从刀背的最厚处向刀口微斜变薄,刀身两面都是如此
- 优点:如果两面微斜的角度相同,刀身切入较硬的食物后,刀口前进方向不会自动偏斜,容易控制方向

6. 制造工艺
- 传统锻造:制作中式厨刀时,由刀背往刀口方向锻打钢料,使刀口方向的钢料变薄
- 现代技术:近来中式较优质的量产厨刀多采用三合钢热锻技术制造,大幅减少了产生裂缝的可能

7. 日式单陡斜面构造
- 特点:日式厨刀大多是单陡斜面构造,有陡斜面都采用平面研磨
- 用途:擅长宰剖鱼体,能够对小鱼的中骨、腹刺、各鳍刺片均能一一剔除

8. 刀具的选择与使用
- 专刀专用:日式生鱼片刀适合切割鱼块,不适合劈砍骨头;中式片刀适合切薄片、细丝
- 材料选择:理想厨刀钢材不是越硬越好,硬度越高脆性越大,太硬的钢材反而切割性欠佳,而是要追求被忽略的韧性

总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日三种典型形态的厨刀,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点、用途和制造工艺。每种厨刀背后都蕴含着不同饮食文化对金属工艺的独特理解。了解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厨刀,还能让我们在烹饪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627
金币
166581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6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1:57
在世界烹饪文明中,不同类型的厨刀体现了不同饮食文化对金属工艺的独特理解,中式、西式、日式三种典型形态的厨刀各有特点,很难简单评判哪家更强,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中式厨刀
设计特点:以方正片刀、剁刀为代表,刀身大多是最简单的斜平面结构(日本称为平造),即刀身从刀背的最厚处向刀口微斜变薄,两面都是如此。刀身面积大,拥有适当的重量 。
性能优势:在切中式料理中大量用到的瓜果蔬菜时,通过特定握刀姿势(手握刀保持切东西的姿势,让刀尖向前、刀身垂直向下、手部放松,运用手腕使刀口向左、向右微微偏歪),能精准切出薄片、细丝。落刀时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可以大幅提升精准的剁切能力 。

制作工艺:传统制作时由刀背往刀口方向锻打钢料,使刀口方向的钢料变薄并延展,再切掉多余部分呈长方形,最后磨平刀身两面。还会采用夹钢等古老技术,使中间夹钢坚硬,外层钢坚韧,刚柔相济,让刀口不容易产生碎裂、崩刃与锯齿状小缺口 。
不足之处:部分廉价片刀为节省成本,省略热处理过程,采用单质普通钢料磨成均匀斜平面,刀子易产生缺口,导致普通人较难买到趁手好用且耐用的中式厨刀 。

西式厨刀
设计特点:外观跟中式厨刀相似,但刀型较为狭长、刀柄一体、或有钝刀尖,刀口弧度较圆润,而中式厨刀刀口较平直 。
性能优势:在深切肉块时,由于被粘黏面积比中式厨刀小,更容易掌握所切肉块的厚薄均匀度 。
制作工艺:以往斜平面构造采用古老锻造方式,现代刀厂会从钢厂拿到订制的三合钢板,裁切成菜刀尺寸后烧红放入热锻模具,热锻成斧头状毛坯,再切掉多余边角料,经过热处理使刀口变硬,避免了上一代量产厨刀可能产生的制造缺陷 。

日式厨刀
设计特点:大多是单陡斜面构造,例如日本细长三文鱼刀(又称柳刀)和鱼头刀,长短结合,擅长割剖金枪鱼肉,是日本寿司店制作生鱼片寿司专用刀具。像日式柴刀—山铊,刀口只有一面被研磨成陡斜面 。
性能优势:古代日本铁矿产量少,为节省珍贵的玉钢,厨刀通常只有刀口小小一块使用好钢,保证了锋利度的同时节约材料 。

制作工艺:在贴好刀口的钢片后,对粗坯先进行热处理,再冷凿削制刀口的陡斜面,最后用砥石磨制完成。为避免淬火造成的刀锋偏歪,铁质刀身与钢片烧至白热(约1100度)时,在熔接面均匀涂上硼砂以清除氧化物,再加入铁粉当焊接剂,小心地反复锻打接合 。

选择哪种厨刀取决于个人的烹饪需求和习惯。如果经常处理中式菜肴中的大量瓜果蔬菜和需要剁切操作,中式厨刀可能更合适;若以制作西餐、处理肉类为主,西式厨刀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要是专注于制作生鱼片寿司等日式料理,日式厨刀则是必备之选。

厨刀材质对切割效果的影响
常见厨刀材质的特点及对切割效果的影响
碳钢
特点:硬度高,能够长时间保持锋利度,并且容易打磨,适合手工打磨和修复。
对切割效果的积极影响:高硬度和锋利度使其适合切割坚硬的食材,如肉类和骨头,能轻松切开且切口相对平整。
存在的问题:容易生锈和被食材中的酸性物质染色,生锈后会影响切割的流畅性和锋利度,染色则可能影响美观。所以使用后需要立即清洗并彻底擦干,在刀刃上涂少量食用油可防止生锈,尽量保持干燥,防止意外生锈。

不锈钢
特点: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不易生锈,韧性好,一般不易断裂,但硬度通常低于碳钢刀,锋利度保持时间较短,且相对难以重新打磨,可能需要专业工具。
对切割效果的影响:适合日常使用,可切割多种食材,不过在处理坚硬食材时不如碳钢刀。由于硬度较低,在切割一些韧性较大的食材时可能需要更大的力气,切割的流畅度和精准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高碳不锈钢
特点:结合了碳钢和不锈钢的优点,具有较高硬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保持较长时间的锋利度,耐用性强,适合高强度使用,相对容易维护,但价格通常较高。
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在切割各类食材时都有较好的表现,既能应对坚硬食材,又能保持锋利度,切割效果稳定。例如在切割大块肉类和硬质蔬菜时,能够轻松切开且切口质量较高。

陶瓷
特点:硬度非常高,仅次于钻石,异常锋利,适合精细切割,但非常脆,易碎裂,一旦变钝,需要专业设备重新打磨。
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对于需要精细切割的食材,如蔬菜、水果等,能切出非常薄且规整的片、丝等形状,展现食材的最佳呈现效果。但不适合切割骨头或其他坚硬的食材,否则容易折断。

钛合金
特点:刀具非常轻便,降低了长时间使用的疲劳感,具有极好的耐腐蚀性,不易生锈,非常耐用,适合频繁使用,但价格昂贵,锋利度保持一般。
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因为轻便的特性,使用者不会过于疲劳,能保持一定的切割效率。不过由于锋利度保持不如碳钢和陶瓷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切割效果会有所下降,比如切割时可能需要更大的力,切口的平整度也会受到影响。

大马士革钢
特点:以其独特的花纹和美观著称,具有高硬度和优良的锋利度,但制作工艺复杂,价格较高,需要专业的维护和保养。
对切割效果的影响:高硬度和锋利度使其在切割各种食材时都有出色的表现,能够轻松、精准地切割,切口质量高。但由于需要专业维护,若维护不当,其切割性能会受到影响。
材质影响切割效果的综合因素

硬度
材质的硬度决定了刀刃保持锋利的能力。硬度高的材质,如陶瓷、碳钢、高碳不锈钢和大马士革钢,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锋利,切割时更加轻松,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食材,尤其是坚硬的食材。而硬度较低的材质,如普通不锈钢,锋利度保持时间较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切割效果会逐渐变差123。

韧性
韧性影响刀刃在切割过程中的抗断裂能力。韧性好的材质,如不锈钢和钛合金,刀具一般不易断裂,在切割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而韧性较差的材质,如陶瓷,虽然硬度高但非常脆,容易在切割坚硬食材或受到撞击时破裂,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耐腐蚀性
耐腐蚀性好的材质,如不锈钢、高碳不锈钢和钛合金,不易生锈,能够保证刀刃的清洁和锋利度,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而容易生锈的材质,如碳钢,需要更精心的维护,否则生锈会影响切割性能。

锋利度保持性
不同材质的锋利度保持时间不同。陶瓷、碳钢、高碳不锈钢和大马士革钢等材质能够长时间保持锋利,在多次使用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切割效果。而钛合金和普通不锈钢的锋利度保持相对较差,需要更频繁地打磨才能维持良好的切割性能。

综上所述,厨刀的材质通过硬度、韧性、耐腐蚀性和锋利度保持性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切割效果。在选择厨刀时,应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预算和维护能力等因素来选择合适材质的刀具。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