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薛宝钗在贾宝玉离开后,得到一人陪伴余生,薛宝琴有首诗给出暗示 [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559
金币
165439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6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57
薛宝琴、邢岫烟和李纹姊妹的出场,明显被曹雪芹赋予了影射薛宝钗、林黛玉和李纨的作用。尤其是薛宝琴,她为姐姐薛宝钗承担了50回后大部分的隐喻。很多关于薛宝钗的影射,都被从薛宝琴身上作伏笔。

除了像凫靥裘这种比较露骨的影射之外,像《咏红梅花诗》中相对隐晦的伏笔,其实要更加有意思。
那一回芦雪广联诗,贾宝玉被罚向妙玉讨要红梅花,并以“红梅花”为题,让邢岫烟、李纹与薛宝琴各做一首诗,薛宝琴的《咏红梅花得花字》,就对薛宝钗的姻缘有非常重要的影射。

咏红梅花得“花”字·薛宝琴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简单解释这首诗,就是说:红梅花虽枝条疏朗却花色艳丽,就像身着红妆的女儿争妍斗艳。所以富贵门庭只种红梅不种白梅,连杳无人迹的山中也有红梅落花如云霞。其实清冷幽梦中为女儿(隐白梅)笛声所引,仿佛乘着仙槎游历天河。前世也是瑶池的蟠桃种,不要因为换了容貌就心生怀疑。
薛宝琴在诗中将梅花比作瑶池蟠桃掉落凡间的遗种,是古代诗人写梅花常用的隐喻。只是诗题作“咏红梅花”,薛宝琴却以红梅与白梅比对出同根同种不同命,对薛宝钗形成影射。

红梅花深受富贵门庭欢迎,影射书香门第出身的林黛玉;白梅花倍受冷落,影射商贾出身的薛宝钗。表达的是当时薛宝钗在贾府谋求金玉良姻的困境。
诗中还引用《博物志》记载的“乘槎游仙”泛舟天河的故事,暗示了王母娘娘划分银河阻隔牛郎织女的姻缘典故,隐写宝黛姻缘遭王夫人反对并拆散,薛宝钗虽然嫁给贾宝玉,却又遭遇离别之苦,余生只能于梦中追忆往昔的似水流年之事。
其实三首《咏红梅花诗》,曹雪芹安排的顺序也很巧妙。邢岫烟第一,李纹第二,薛宝琴第三,分明就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顺序。当时贾政分别对三个“媳妇”的未来住所进行点评,其实就是对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的评价。进而表达他对贾宝玉姻缘的看法。

当时贾政认为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忘虚此一生”,是最满意的评价。而对蘅芜苑却给出“这处房子无味的很”的评价,以鸡肋形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金玉良姻现实。正如同红梅与白梅的比较。
而薛宝钗最终如愿嫁给了贾宝玉,却也是以王夫人如同王母娘娘以金钗划分天河一般的反对立场推动,结果却是以贾宝玉离他而去收场。
不过,薛宝琴的这首诗,虽然影射了薛宝钗婚姻的不幸,但其实影射最大的还是“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这两句。皆因句中线索,呼应了林黛玉的《折足雁》酒令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隐喻。

“落霞与孤鹜齐飞”虽出自《滕王阁序》,但“落霞”象征枕霞旧友史湘云;“孤鹜”以野鸭子对应凫靥裘,是指薛宝钗。“齐飞”意味着史湘云将会陪伴薛宝钗携手共度晚年。而“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的另一种解释:薛家在薛姨妈与薛蟠去世后“无余雪(薛)”,只剩下薛宝钗孤独一人时,史湘云伸出援手,陪伴薛宝钗度过余生,姊妹情谊堪比高山流水。
两者互为呼应,意思大体相同,也说明曹雪芹为薛宝钗的余生,安排了史湘云这位“守护天使”陪伴,倒也不会太孤单。这或许就是薛宝钗的小丫头“文杏”带给薛宝钗微小的幸运之谶吧。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559
金币
165439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6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1:58
关于薛宝钗在贾宝玉离开后余生陪伴者的暗示,根据《红楼梦》相关情节及薛宝琴诗作的伏笔,可梳理出以下线索:

一、麝月的陪伴
宝玉的遗言伏笔
根据脂批和程高本线索,贾宝玉离家前曾对袭人留下「好歹留着麝月」的嘱托。麝月作为怡红院中性格稳重的丫鬟,在贾府败落后成为唯一留在薛宝钗身边的旧人。她兼具袭人的周全与晴雯的灵慧,既能在生活上照料宝钗,也能应对家族变故后的复杂局面。

命运对照的隐喻
薛宝钗的「金簪雪里埋」判词暗示其晚年孤寂,而麝月之名取自「开到荼蘼花事了」,象征繁华散尽后的坚守。两者结合映射出宝钗在失去婚姻依托后,与麝月形成主仆相依的生存状态。

二、薛宝琴诗的暗示
《西江月·柳絮》的争议性解读
薛宝琴曾作《西江月》词(见于第七十回诗会),其中「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被部分学者视为对薛宝钗命运的映射。词中柳絮「上青云」的意象,表面上呼应宝钗的进取心,但结合结局倒推,或暗喻其最终「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唯有「千丝万缕终不改」的陪伴(可能指麝月)留存。

《咏红梅花》的隐喻
薛宝琴在芦雪庵联诗时所作的「咏红梅花」诗句「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被解读为对薛家结局的预言。「无余雪」暗指薛家凋零(薛宝钗属「雪」),「落霞」则可能象征麝月(「霞」与「麝」谐音)成为晚年仅存的慰藉。

三、薛宝钗晚年生存状态
情感与现实的矛盾
薛宝钗与贾宝玉婚姻缺乏感情基础,其劝宝玉求仕途的价值观冲突加速了宝玉的出走。而麝月作为旁观者,既了解宝黛情感纠葛,又熟悉家族内部矛盾,成为维系宝钗与现实世界的纽带。

「深闭门」的象征意义
薛宝钗初入贾府居梨香院,其结局亦如「雨打梨花深闭门」,暗示她主动或被动地与外界隔绝。唯有麝月作为旧日丫鬟,能以「局内人」身份承担起陪伴与守护的职责。

结论
综合文本线索,薛宝钗在贾宝玉离开后,麝月极可能是陪伴其余生之人,这一安排既符合《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基调,也通过主仆关系的延续,凸显封建家族崩塌后女性命运的相互依存性。薛宝琴的诗作更多以意象隐喻强化了这一结局的必然性,但具体诗篇细节需结合脂批与后世红学考据进一步推敲。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