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超8成心梗和“三高”有关!血管最怕你做4件事,可惜很多人不知道[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511
金币
335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9
斑龄
195
道券
1054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13

心梗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心脏的“水管”彻底堵了,堵得太狠,血供一下没了,心肌就开始坏死。
很多人听到心梗两个字都觉得那是猝不及防、突然发作的事,其实它往往是拖了很久才爆发的,幕后黑手就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这三个老毛病像三个工地工人,不停地在血管里“刮、磨、泡”,搞到血管越来越脆,越来越紧,最后哪天情绪一激动、一吸烟、一熬夜,哐当一下就爆了。
真正让人后怕的是,现在国内超过80%的心梗病例,背后都有三高的影子。这不是什么吓唬,是大量数据堆出来的实话。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有个报告,统计了过去五年全国十万多例心梗病例,结果发现,有82.6%的人确诊时至少有一种三高,37%的患者三个全有。
换句话说,这三高就像是给血管埋雷,数量越多,雷越密,迟早要炸。
但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明知道三高不正常,却还在做一些特别伤血管的事,明摆着给自己添堵,血管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气死”的。

最可怕的一件事,是老早不吃早餐。这事听起来像是饮食问题,其实对血管冲击非常大。
空腹时间太长,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结果心率加快、血压飙升,而且一早起来,血液本来就比较稠,如果不吃点东西“唤醒”肠胃和胰岛素系统,血糖也跟着不稳。
日本大阪的一项研究就发现,经常不吃早餐的人,早上6-10点这个时间段突发心梗的概率比正常吃早餐的人高出23%。
这不是一顿饭的事,是整个代谢节律被打乱的表现。尤其是有高血脂或者糖耐量差的人,空腹过长会让血脂堆积、脂肪代谢紊乱,血管内膜受到的刺激更强,就像把气球吹到快爆还不松口。
还有一个特别不招人注意的行为,就是熬夜后早上猛起猛走。

很多人加完班或者熬夜刷手机,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就立刻起床,穿鞋、洗脸、跑地铁,搞得跟冲锋一样。
但这样对心脏和血管的打击巨大。人在熬夜后,交感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心率和血压都偏高,这时候血管还没完全“醒”,内皮细胞状态是最脆弱的。
如果一大早猛起猛动,极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尤其是冠状动脉,极容易诱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有资料显示,凌晨到上午这段时间,是心梗发生的高峰期,而很多突发事件都跟这个“早上猛起”有关。
再讲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事,那就是大口喝冷水。

特别是在天气热、出汗多、嘴巴干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咕咚咕咚猛灌几口冷水,觉得爽。
其实这一动作对血管的冲击非常直接。
冷水进入体内,会让食管和胃部神经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这种急剧的血管变化,在微循环不好的老年人身上特别危险。
北京安贞医院有个临床统计,75岁以上的心梗患者里,有将近12%的人是洗澡或喝冷水引起的血压骤降、血流紊乱,诱发心肌缺血。
冷水的问题不在水,是它刺激神经系统太快,血管来不及反应,一收一放之间就可能崩了。

还得说说第四个容易被忽略但特别致命的习惯,就是饭后立刻坐着刷手机看电视。
这事太普遍了,尤其是中老年人,一顿饭吃完,屁股往沙发上一放,一坐两个小时,连水都不愿意动。
但这个动作对血管的伤害不只是久坐这么简单。
吃饭后,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来消化食物,如果这时候全身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变慢,就容易让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
特别是高脂高糖饮食后,餐后甘油三酯会短时间飙升,这是血管最怕的东西。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一项实验发现,高脂饮食后不动的人,两个小时内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比饭后散步者高出近一倍,血液变稠,血流速度变慢,心脏负担增加,斑块脱落风险大增。
说白了,这几件事没有一件是大动干戈的“恶习”,都是日常生活里顺手就干的动作。
但它们的共同点是:破坏血管弹性和内皮稳定。血管不是钢管,是有弹性、有神经、有细胞的“活管道”。
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行为,其实都在不断刺激血管内壁,诱发慢性炎症、血栓前状态、氧化应激等反应。
真正让血管一步步走向崩溃的,就是这种持续的、小剂量的“虐待”。

再讲个冷门但关键的点——血管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血管其实会“说话”,只不过它不是用疼痛说,是用“细节动作”说。
有些人晚上腿抽筋、手指发麻、站起来头晕,很多时候都被当作“年纪大了”或者“缺钙”带过,其实这些很可能是血管在发警报。
腿抽筋,有可能是动脉供血不足;手麻,有可能是小血管微堵;头晕,常常是血流灌注不稳。
这些都是微血管病变的前兆,三高人群尤为明显。
国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曾发表一项关于心梗前驱症状的研究,其中提到心梗前72小时内,超过60%的患者有过“非典型表现”,包括胸闷、疲劳、上腹不适、咽部紧绷、出虚汗等。

而这些表现不是所有人都当回事,很多人只当是胃不舒服或天气热。这就造成一个严重问题:心梗不是没信号,是没人把那些信号当回事。
还有一点很重要,是血管跟情绪之间的秘密关系。这事以前很少人提,但现在已经有不少研究在探这个问题。
情绪波动大、焦虑、易怒、长期压抑等心理状态,会经由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对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直接致使血管收缩异常、血压波动以及心率不稳。
特别是在高血压人群中,情绪刺激能迅速拉升血压,让脆弱的血管瞬间承受巨大压力。

有一项德国的实验数据显示,在遭遇重大情绪打击后48小时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升了24%。
情绪上的事儿难管,但确实跟血管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发脾气,一旦急就爆炸的人,血管承受力极差,出事的概率更高。
血管其实最怕“压抑+爆发”这种组合,不如天天骂两句,来得平稳些。
这种长期精神状态异常的人,在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持续偏高,是促发心血管事件的隐性杀手。
1条评分金币+24
妞妞乐乐 金币 +24 - 05-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627
金币
166581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6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09
血管健康与心梗风险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超80%的心梗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直接相关13。以下是血管最怕的4种高危行为及相关科学依据:

一、血管最怕的4件事
长期熬夜
熬夜会升高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导致血管持续紧绷,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研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群,中风风险高出30%。此外,熬夜还会扰乱激素平衡,加剧“三高”问题。

高油盐糖饮食

高脂肪饮食: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高盐饮食:每日盐摄入超过10克,高血压风险增加50%,而高血压是心梗的核心诱因。
高糖饮食:长期高糖摄入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风险。
久坐缺乏运动
久坐导致血液循环减缓,腿部静脉血栓风险加倍。运动能通过肌肉收缩促进血液流动,降低血脂和血压。研究显示,每日久坐超8小时的人群,血栓风险是运动者的2倍。

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一氧化碳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增加血栓风险。长期吸烟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比非吸烟者高70%。

二、预防建议
饮食调整:多吃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坚果(含维生素E),减少加工食品摄入。
规律运动:每日30分钟快走或慢跑,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早发现早干预。
情绪管理:焦虑、愤怒等情绪会升高血压和心率,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三、高危场景警示
用力排便、剧烈运动、温差骤变等情境可能突发心梗,尤其“三高”人群需警惕,若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心梗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起病急、病死率高,预防心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饮食调整: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减少盐分、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避免进食过多盐分高、过于油腻类的食物,控制动物内脏、螃蟹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摄入,烹饪时少用动物油,多用植物油,尽量少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18。

戒烟限酒: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平时喜欢抽烟的人群一定要戒烟;同时需减少饮酒。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增加心脏负担,从而诱发心梗。
情绪稳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减少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梗。

坚持身体锻炼
适当加强运动,接受医学运动处方指导,有助于稳定和逆转斑块,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度的剧烈活动会增加心肌需氧量,可能诱发心梗。

控制危险因素
三高管理: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将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等危险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能够大大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
体重管理:肥胖是心梗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需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维持健康的体重范围。
改善睡眠呼吸暂停:有睡眠呼吸暂停者需改善夜间缺氧情况,因为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夜间低氧血症,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血管疾病。

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据医疗组织建议,35岁以上的朋友,每两年应当进行一次全面体检,60岁以上的人,则每隔半年至一年就需要就医检查一次。若检查发现问题,应根据专业医师的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

避免发作诱因
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会增加心肌需氧量,诱发心梗,因此要尽量避免。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防止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梗,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注意饮食节制:避免暴饮暴食,过饱后机体为满足消化需要,心脏必须输出大量血液供给胃肠等消化系统,心脏自身血液循环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可能诱发心梗。

注意保暖: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寒冷刺激。冬天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要注意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梗。
预防感染:注意减少感冒,当流感流行时,要注意自身保护,减少与流感病人接触,因为感染也是心梗的诱发因素之一。

已患病者的预防措施
坚持服药:确诊冠心病的病人,要按照医院的医嘱按时服药,通常遵循ABCDE治疗方案。A是用抗血小板的药,如阿司匹林、还有ACEI类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心脏的重构;B是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保护心脏,减少心脏耗氧;C是降脂药物,减少血管的血脂;D是注意饮食要低脂、低盐、低糖,同时有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随身携带急救药品: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外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和写有自己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既往病史的卡片,以便在发病时能得到及时救治。
了解附近医院:了解附近能提供24小时服务的医院,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尽快获得医疗救助

心梗急救措施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以下是整理的心梗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描述
卧床休息    立即卧床休息,避免紧张情绪,可以给予吸氧和镇静药物。确认没有血压过低后,还可以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以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供血。

心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发生心肌梗死时,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以及脉搏消失,需要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建议尽可能由具备急救经验的人员进行心外按压及人工呼吸,在具备有便携式除颤设备的情况下,应当立即进行心电监测,并根据是否发生心室颤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心脏电除颤。

就医    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马上联系急救车送往医院,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血管开通治疗,最大程度上挽救存活的心肌。

平稳休息    千万不能在胸痛持续的情况下到处走路,或者走路到医院,会十分危险。休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心肌耗氧,对于心梗的患者十分关键。
呼叫急救系统    通过家人的帮助或者自己拿到手机,尽快拨打120描述症状,描述详细的住址和电话,这样才能让急救人员尽早到达家中进行救治,并且送到医院。

药物使用    硝酸甘油是临床会用到的快速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急救药物,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减轻胸痛症状的作用。但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血管阻塞十分严重和完全。因此硝酸甘油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效果有限,不能马上缓解疼痛,还应该嚼服阿司匹林,达到快速抗血小板,甚至可以溶解部分血栓的治疗效果。

其它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有条件的医院应及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以上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且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尽快联系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救助。
[ 此帖被姜谷粉丝在2025-05-09 16:4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8
妞妞乐乐 金币 +8 - 05-1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1895
金币
144621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09
  心梗的深入解析与预防

  心梗,这个看似突如其来的疾病,实则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累积的结果。你提到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正是心梗的主要诱因,它们像三个无形的“工地工人”,在血管内不断“刮、磨、泡”,导致血管逐渐脆弱,最终可能因一次小小的情绪波动或不良习惯而“爆炸”。

  三高与心梗的紧密联系

  你提到的数据非常震撼:国内超过80%的心梗病例与三高有关。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警示。三高不仅单独存在时危害巨大,当它们“联手”时,对血管的伤害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控制三高是预防心梗的关键。

  不良生活习惯对血管的影响

  1. 不吃早餐:你提到的不吃早餐对血管的冲击,这确实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空腹时间过长会导致血糖不稳,血压飙升,对血管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坚持吃早餐,保持稳定的代谢节律,对维护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2. 熬夜后猛起:熬夜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和血压都偏高。此时如果猛起猛动,极易导致血管痉挛,诱发心梗。因此,熬夜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 大口喝冷水:冷水对血管的刺激确实很大,尤其是在天气炎热或出汗多时。冷水进入体内会引起血管收缩,对微循环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尤为危险。因此,应尽量避免大口喝冷水,尤其是冰镇饮料。

  4. 饭后立刻坐着不动:饭后是消化食物的重要时刻,如果此时坐着不动,血液循环会变慢,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因此,饭后适当活动,如散步等,有助于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

  血管的“语言能力”与情绪管理

  你提到的血管的“语言能力”非常有趣。血管确实会通过一些“细节动作”来发出警报,如腿抽筋、手指发麻、站起来头晕等。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是血管在提醒我们注意其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身体的这些小信号,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此外,情绪管理也是预防心梗的重要一环。情绪波动大、焦虑、易怒等心理状态都会直接影响血管的健康。因此,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对维护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总结与建议

  心梗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控制三高、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关注血管的“语言能力”以及加强情绪管理,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心梗的风险。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咨询专业医生也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手段。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共同守护我们的血管健康吧!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05-1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