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煞俑——博物馆里稀奇古怪的随葬俑
神煞俑的定义与组成
神煞俑是一个泛称,一般由仪鱼、伏听、人首鸟身俑、地吞、地轴、墓龙、生肖俑、镇殿将军、蒿里老翁等很多不同种类组成。不同级别的墓内神煞俑的组合情况不一。并且很多博物馆对类似展品的介绍都比较含糊,甚至没有介绍,让人觉得特别又一头雾水。
神煞俑部分种类介绍
地轴
形象与记载差异:《唐六典》记载“地轴”为镇墓兽名字,但如今看到的地轴是双头蛇神形象,与唐代镇墓兽从体型到形象大相径庭,所以有观点认为《唐六典》记载可能不准确。根据宋代道教文献,天关地轴是龟和蛇,龟蛇组合正是玄武。墓龙和地轴十分类似,都是双头蛇身,早期容易被混为一谈,直到朝鲜德兴里壁画墓前室墓顶北侧发现自铭地轴的画像才得以确认,地轴身体是直的。
伏听与仰观
伏听形象:伏听顾名思义呈伏地的样子,其名称来自出土文物上的墨书。有的头朝下被称为跪拜俑,有的侧面,有的抬头,还有一种坐立抬头的形象被称为仰观。在神煞俑中,伏听不管从种类还是数量都比其他类型的俑多。
人首鸟身俑
文献记载关联:《大汉原陵秘葬经》中记载在天子和亲王陵墓中和方向俑并排放置观风鸟,很有可能就是这种人身鸟尾的俑。通常观风鸟会分为鸟面和人面组成一对,且都是人面,但一为鸟爪,一为兽腿。
十二生肖俑
起源与发展:十二生肖起码在东汉已经成型,十二生肖俑则起源于长安地区,辐射全国。最早存在于高等级文官俑墓葬中,逐渐普及后也会作为墓主人的生肖随葬。其形象多样,有站姿、盘腿坐、跽坐,有人形,有人手里抱着动物,也有纯动物等各种形式。宋代很多十二生肖俑持叉手礼,叉手礼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回话时常用。
神煞俑在不同时期的情况
唐代
四神变化:汉代四神为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但西汉绘画中玄武未必固定出现,直到东汉玄武才成为四神固定成员。到了唐代,《唐六典》记载四神变为当圹、当野、祖明、地轴。
两湖地区隋唐墓
墓葬情况:两湖地区出土神煞俑的隋唐墓葬,多为长方形砖室墓,平面多呈凸字形,墓室两壁多设有放置十二生肖的小龛。其神煞俑种类集中于十二生肖俑、墓龙、人首鸟身俑。该地区墓葬年代判定存在整体偏差,早期因受限于考古材料,简报对墓葬年代判定不尽正确,存在过分依赖出土钱币等问题。墓主可能是玄宗时期北来任职的官员,也可能是地方行政长官及其主要僚佐,原因与安史之乱北方移民迁移有关,或是盛唐时期官员千里游宦。
宋元时期
文献参考:名为《大汉原陵秘葬经》虽称为大汉,但根据对照出土文物,这本书更可能出于宋元时期,其中很多内容能够和唐宋时期的随葬俑对应,对了解博物馆里的相关展品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