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年轻人每天投入4小时以上与AI互动
建议提出者
提出“建议年轻人每天投入4小时以上与AI互动”这一观点的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他先后从事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新闻传播、人工智能、AI诊疗、AI音乐、AI绘画等方向的科研教学工作。
提出该建议的背景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其能力提升极为迅速,从高中水平到博士水平的跨越意味着每个人在使用AI时都需要具备驾驭它的能力。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大模型热潮,如DeepSeek的“出圈”,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了AI的能力。AI助力人们以更低成本获取更多成果,也重塑着教育的形态与内涵,对高等教育生态产生了巨大冲击。
投入互动时间的目的
适应和训练AI
通过每天投入4小时以上的时间与AI互动,年轻人能够更好地适应AI的特点和工作方式,同时也有助于训练AI,使其更贴合自身需求。
激发自身能力
把AI当作激发自己能力的最好伙伴,年轻人可以借助AI发现自己的天赋和个性,在AI所精通的无数技能中找到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方向,通过人机协同共生,快速地把自己在那个方向上的水平提高到博士生水平。
与高校教育变革的关联
高校的应对举措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纷纷积极探索应对之策。今年3月,清华大学宣布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2024年4月27日,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24年10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入驻签约仪式举行;去年,清华大学已为每一位入学的新生配备了AI学习助手“清小搭”1。
对高校生技能的要求
高校生需要掌握三个核心技能,第一是问问题的能力,第二是甄别答案的能力,第三是意义感和美感,即为什么要让AI做这件事,以及这件事是否符合真善美。年轻人通过与AI大量互动,能更好地培养这些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需求。
文科教育与AI互动的意义
在国产AI大模型浪潮下,文科教育何去何从成为社会热议焦点。“文科无用论”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若文科不与AI结合,可能会呈现出过剩状态,但文科与AI融合后,其发展空间巨大。年轻人与AI互动也有助于文科找到全新发展路径,实现文科与AI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