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3阅读
  • 1回复

[奇观]“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金声玉振,宝光炫目 [2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1776
金币
13277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8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16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13) —
01
遗宝何来:
何家村窖藏的发现与研究
何家村窖藏的发现纯属意外。1970 年 10 月 5日,西安南郊何家村基建施工,工人挖出了一个高 65 厘米、腹径 60 厘米的陶瓮,里面装有大量金银器。6 天后,在其北侧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类似的陶瓮,其内装有金银器和玉器,在陶瓮旁又发现了一件高 30 厘米、腹径 25 厘米的银罐,内装一件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次发现共出土文物 1000 多件,包括各种金银器、银铤、银板、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和贵重药材。


何家村窖藏出土金器总重量
这次发现的文物几乎全部是珍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从其装入陶瓮、埋入地下的形式看,这批文物应该属于突发事件下的埋藏,那么埋藏者是谁呢?
郭沫若认为是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之乱时邠王李守礼后人所埋藏。另有人认为窖藏的主人是章怀太子和其子邠王李守礼。进一步的研究判断,何家村的位置属唐长安城兴化坊,珍宝的埋藏者应是唐代的尚书租庸使刘震,埋藏时间应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时。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
我大学时代的室友、北京大学教授齐东方生动地复原了当时的藏宝过程:唐德宗时,租庸使刘震居住在兴化坊。泾原兵变突发,刘震让人押着“金银罗锦二十驼”出城外逃,自己则与家人随后赶来,但当时的城门守卫得知刘震是朝廷要员,不敢为其开城门,刘震只得又跑回家中。在无法出城的情况下,刘震不得在家中将珍宝埋藏起来。因为大件物品已经送出城,所以埋藏的珍宝都是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品。刘震未能出城,无奈做了叛军的命官,但很快唐军便收复京城,刘震夫妇被杀,他私藏的珍宝埋在地下,再不被外人所知,直到施工时被偶然发现。
02
奇珍管窥:
何家村窖藏文物的精中之精
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包括金银器皿 271 件,银铤 8 件,银饼 22 件,银板 60 件,金、银、铜钱币 466 枚,玛瑙器 3 件,琉璃器 1 件,水晶器 1 件,玉带 10 幅,玉臂环 1 对,金饰品 13 件,另有金箔、玉材、宝石等。其中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的有 3 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这篇小文中无法面面俱到,我只好选最精美的略作介绍。


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长 15.6 厘米,口径 5.9 厘米。此杯乃海内孤品,系巧妙地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双角为杯柄,兽嘴部镶金帽。兽首似牛非牛,眼、耳、鼻刻画细微精确,口鼻部的金帽可以卸下,更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鸳鸯莲瓣纹金碗
鸳鸯莲瓣纹金碗是国宝级文物,共出土两件,两碗大小、重量相若,均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纯金质,捶揲成形,錾刻为纹,造型饱满庄重。器壁有上下两层向外凸出的莲瓣纹,每层十片,上下相合。每个莲瓣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下层是忍冬花纹。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也是国宝级文物,高 24.2、口径 12.4、足径 14.3 厘米。大口,短颈,腹圆鼓,喇叭形圈足,肩部有两个葫芦形附耳。罐肩部的两个葫芦形附耳中焊装提梁,足与罐体连接处加焊圆箍。罐体为纯银捶击成型,平錾花纹,再加鎏金。腹两侧以鹦鹉纹为中心,绕以折枝花,形成均衡的圆形图案。盖顶中心为宝相团花,盖面周围饰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纹,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盖内有墨书 “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表明其为收藏中药的器具。




鎏金舞马衔杯纹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壶乃国宝级文物。银质,通高 14.8 厘米,口径 2.3 厘米,腹长径 11.1 厘米,短径 9 厘米,壁厚 0.12 厘米。系仿照游牧民族的皮囊壶和马镫的形状综合制造,壶身以口衔酒杯的舞马为饰,鎏金提梁位于壶身上部,提梁之前是斜向上的壶口,壶口上有莲花瓣形壶盖。盖纽上系有一条 l4 厘米长的麦穗式银链,套连于提梁的后部,以防止壶盖脱落遗失。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杯口外侈,器壁有内向的弧度,“6”字形的把手铆钉在杯身的一片“十”字形金片上。器腹由上下两端相对的四对如意云头纹分割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中装饰一朵团花,团花由金片锻打而成,焊接在杯腹表面,形成立体感极强的装饰。在团花及如意云头纹最外缘,又焊接有细密排列的小金珠。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用于燃放固体香料。通体饰葡萄花鸟纹,外径 4.6 厘米,金香盂直径 2.8 厘米,链长 7.5 厘米。外壁银制,圆球形,整体镂空,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形成两个半球形,其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下半球内又设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和一个半圆形香盂。设计精妙,无论香囊怎么晃动,香盂都不会倾覆。


玛瑙长杯
玛瑙长杯共出土两件,材质和造型都来自西域,带有强烈的异国色彩。两件玛瑙杯的色泽和造型有所区别,但都纹理清晰、琢磨光滑、晶莹滋润,通体呈玻璃光泽,是难得的艺术品。


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
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高 3.8、长径 10.1、短径 5.5 厘米。器形为八曲椭圆形,口沿为八曲莲花形,椭圆形圈足,杯身雕饰成组的蔓草纹饰。长杯以和阗白玉制成,洁白莹润,刻作精美,素雅高贵,为唐代贵族至爱的盛酒之器。其形状模仿萨珊式多曲长杯,装饰纹样为中式的忍冬纹,堪称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


水晶八曲长杯
水晶八曲长杯通高 2.9、口径长 9.5、宽 5.5、壁厚 0.1 厘米。以无色透明水晶制成。器形与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相同,有八个横向分层式的曲瓣和椭圆形矮圈足。迄今经考古发现的唐代水晶容器仅此一件,推测可能是7世纪后半叶中国工匠仿西域萨珊式同类器物制作。


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
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高 3.6、口径 11.2、足径 5.3 厘米。侈口,弧腹,喇叭形圈足。器壁捶揲出由口及底的曲线水波瓣,其间刻禽兽、花草、山石。碗内底中心有二鎏金海兽,旁有鸳鸯相伴戏水。圈足底面有八出团花,由石榴形叶、莲叶、忍冬连结而成,圈足沿饰流云纹。


鎏金鸳鸯纹银羽觞
鎏金鸳鸯纹银羽觞属于酒器,就是战国汉代时的耳杯。共出土两件,形制、大小、纹饰基本相同,内外两面均以鎏金手法装饰蔓草鸳鸯纹,造型圆润疏朗,制作精巧细腻,具有雍容华贵的皇家气象。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为六曲葵花形,窄平折沿,浅腹平底,盘心凸起,并剔刻出一鼓翼扬尾、偶蹄双足、牛首独角、鸟身凤尾的动物。这件银盘上的神兽有人定名为翼牛,也有人称其为异兽、飞廉。银盘器形工整,纹饰精美,制作技术和工序复杂,体现了唐代金银工匠的高超的制作工艺,是唐代金银器的精品。




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及伎乐展开图
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先以铜铸造成型,再通体鎏金,杯身八面各饰一手持乐器的乐伎。所持乐器分别是竖箜篌、曲项琵琶、排箫、鼓、螺、笳等,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都有浓厚的西域粟特风格。


狮纹白玉带
狮纹白玉带由狮纹方銙、狮纹圆首矩形銙(扣柄)、狮纹圆首矩形铊尾、玉带扣总计 16 件组成。狮纹设计别具匠心,在 15 块带板上碾琢姿态各异的狮子。12 枚方銙的狮纹造型相同、方向相反,应为 6 对。玉带纹样系在平面上斜刻剔地,使所表现的形象隐起,这种技法为唐代玉雕所独有。
03
透物见史:
何家村窖藏反映的唐代历史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使我们对唐代的金属冶炼、机械设计及加工、焊接、贵金属制作等都有了直观、深入的认识。推测当时可能已经使用简单车床,对材料进行切削、抛光,其焊接、铆、镀、刻、凿等的工艺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其造型之多样、纹饰之精美、题材之丰富,都极为少见。但要是从这些出发,认为它们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那你就狭隘了!这些文物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银铤、银饼、银板上面留有文字,这些文字涉及到年号、地区、赋役种类等,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的经济制度。22 枚银饼中有 4 枚是庸调银饼,为唐代租庸调制度中庸调银实物的首次发现。
许多金银器上都用墨书标明器物的重量,为测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条件。经测定,唐代每两平均为 42.798 克,一大斤为 684.768 克,这是对唐代大斤最精确的测定数据。


内有墨书“十五两一分”的银碗
窖藏物品还反映了唐代丰富多彩的宫廷生活。《旧唐书·音乐志》《明皇杂录》等文献中都有宫廷中舞马醉酒的记载。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鎏金舞马衔杯纹壶就印证了这个记载。据记载,唐玄宗常在承天门楼上设宴娱乐,兴致高昂时,便向楼下抛撒金钱以作赏赐,并由此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金钱会”。唐代诗人张祜在《退宫人》中写道:“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在《旧唐书》中也有记载:“开元元年九月,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窖藏出土的 30 枚金质“开元通宝”钱,表明当时确实有“金钱”的铸造。


“开元通宝”金钱
何家村窖藏还出土了完整的药具和大量药物,有些药物如丹砂、紫石英、白石英、钟乳石等,在唐代已属名贵药物。炼丹器石榴罐、煮药器双耳护手银锅、单流折柄银铛、单流金锅及许多贮药盒、饮药用具,反映唐代炼丹盛行,是研究中国医药史与化学史的重要资料。


盒盖标有“大粒光明砂”名称及重量的银盒


罗马风格的狩猎纹银杯
何家村窖藏珍宝还呈现出浓重的多种文化因素。出土的诸多钱币中,有些是直接来自波斯萨珊、东罗马、中亚粟特和日本等地,如西域高昌国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珍”,以及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有的文物系来自异域,有的文物有明显的异域风格,如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保留粟特带把杯的风格,但装饰的仕女形象已完全中国化。最有代表性的是镶金兽首玛瑙杯。这种角杯实际上源于西方称为“来通”(rhyton)的酒具,常见于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地区,此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04
其他文物


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


孔雀纹盝顶银方盒


镶金白王臂环


金臂钏


赤金走龙




双狮纹金铛


凸纹玻璃杯




鎏金双狮纹银碗


鎏金飞狮纹银盒


鎏金双獾纹双桃纹银盘


鎏金鸾鸟纹六曲银盘


鎏金熊纹六曲银盘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5-1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1303
金币
641513
道行
1946
原创
1766
奖券
1664
斑龄
23
道券
42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67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3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的发现,无疑是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批宝藏的出土,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唐代的繁华与富庶,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其中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唐代社会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金银器皿作为何家村窖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美观,充分显示了唐代金银工艺的高度发展。这些金银器皿包括盆、碗、盘、壶、杯、盏、盒等,既有实用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除了金银器皿,何家村窖藏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银铤、银饼和银板,这些银制品形状各异,上面铸有的铭文和图案,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金融制度和货币体系的重要线索。

此外,窖藏中还发现了玛瑙器、琉璃器、水晶器等,这些器物质地坚硬,色泽艳丽,是唐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直接证据。尤其是镶嵌着金箔和宝石的玛瑙杯,更是珍品中的珍品,它的出土证明了唐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

总之,“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直观感受到唐代的辉煌灿烂。这些金声玉振、宝光炫目的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根据上文提供的信息,何家村窖藏是一批极其珍贵的唐代文物,于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的基建施工中意外发现。这批文物包括大量的金银器皿、银铤、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和贵重药材,共有上千件之多。这些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对于研究唐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于这批文物的主人,有多种不同的观点。郭沫若认为是邠王李守礼的后人在安禄山之乱时埋藏的,而另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可能是章怀太子及其子邠王李守礼所藏。根据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分析,更有可能的是这批珍宝是唐代尚书租庸使刘震在泾原兵变时埋藏的。

齐东方教授对藏宝过程进行了生动的复原,指出刘震可能在城门即将关闭时匆忙将珍宝埋藏,并未能随身携带出城。在后来的战乱中,刘震夫妇被杀,这批珍宝也就此被遗忘,直到千年之后才重见天日。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文物包括众多金银器皿、银铤、银饼、宝石等,其中一些如镶金兽首玛瑙杯等被定为国宝级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唐代工艺美术的高度成就,也为研究唐代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总体而言,何家村窖藏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5-1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