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86阅读
  • 4回复

[三国演义]三国兵法中的九变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7-02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0-05-05) —
       <<孙子兵法>>的第8篇,名叫"九变篇".九在中国古代代表着多的意思,变则有机变的含义.<<周易.系辞上>>曰:"一阖一辟谓之变."而本篇的题目也十分明白的告诉我们.顾名思义,在这里指的是军事行动中灵活机动,应变自如.王皙注:"九者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张预注:"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本文主要论述在作战过程中如何根据特殊的情况,灵活变换战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该篇集中体现了孙子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作战指挥思想.


         在第1节里,孙子提出了以"五不"为内容的随机应变处置军事行动的基本原则.所谓的"五不"指的是:"塗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有的...,有的...."的意思.一句话,将帅要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调整和部署.三国中与此相关的实例还是非常多的,如:第88回,当蛮王孟获占据泸水渡口,与蜀军隔江对峙时.诸葛亮没有选择强渡,而是在当地土人指点下,另外选择泸水下沙口渡河,获得成功.就是他熟知兵法上"有的道路不要通行"这一作战原则,并灵活调整部署部队计划;第18回,张绣与刘表联合追击曹操,第一次贾诩极力劝阻他们不要去追赶,但二人不听,中伏而回.等他们回来后,贾诩却出人意料的鼓励他们再去追袭,,并以人头担保此次必胜.刘表迟疑未去,张绣整军再去,大获胜仗,缴获了操后军许多辎重.贾诩之所以会有前后不一的建议,是因为他充分了解曹操的为人,所以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执行"有的敌军不要攻打"这一原则,而且被老贾非常灵活的加以运用了;第32回,曹操撤离冀州城而去,是由于他深知此城还不到攻破的时候,"有的城邑不要攻取",时机尚未成熟耳;第75回,吕蒙称病,推荐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来替代他,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麻痹荆州守将的关羽,吕子明深知"有的地方不要争夺"的根本缘由在哪;第103回,蜀军与魏军在五丈原相持不下,魏帅司马懿坚守不出,孔明遣人以巾帼遗司马懿,激他出战.众魏将群情激奋,纷纷请战.司马懿乃上表朝廷请求决一死战.魏主令大臣辛毗持节至军中,令勿出战.众魏将只得奉诏.孔明闻知后笑曰:"此乃司马懿安三军之法也."姜维曰:"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彼本无战心.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之外而请战者乎?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众人.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耳."国君有的命令不要执行,司马懿反其道而行之,可谓是深得<<孙子兵法>>其中之妙也!孙子还在此节中讲到:出征时在"圮地"上不可驻扎,在"衢地"上应结交邻国,在"绝地"上不要停留,遇上"围地"要巧设计谋,陷入"死地"要殊死战斗等指挥员必须掌握的行军技巧.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圮地,指难以通行的地区;衢地,指四通八达之地;绝地,指难以生存之地;围地,指进退困难,易被包围之地;死地,指走投无路的地方.


        <<九地>>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由此可知,吴蜀彝陵猇亭大战,刘备为避暑将军队移营在山林里驻扎,正犯了兵家大忌。怪不得在第84回,吴帅陆逊一得知刘备移军的消息,兴奋的说道:“吾正欲令彼移营也。”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而魏主曹丕听说后,也笑曰:“刘玄德不晓兵法:岂有连营七百里可拒敌者乎?兵法曰:包原礘险阻者必败。旬日之内,东吴捷报至矣。后果如所言,这就是孙子所说的“圮地无舍”的作战原则;荆州,之所以成为三国中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是由于它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四通八达之地,也叫“衢地”。《九地》谓之:四达者。衢地也“。占领了这块地方,北上可以进攻中原,东进可直下江南,西向可径取巴蜀。无论三国中哪一方占据此地,不但可以卡住其他二国的一条出路,而且更为自己获得一个足可轻易威胁其他二方的跳板,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大耳刘备从孙权那里借得荆州后,便以各种理由拖延不还,但又不过分得罪孙权。直到第63回,诸葛亮离开荆州,将印绶交割给关云长后,对他提出了八字方针“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实则上就是在遵循“衢地交合”这一兵法原则,为自己减少四面树敌的麻烦;对于绝地,李荃注:“地无泉井,畜牧,采樵之处”。三国第95回里,蜀军之所以在街亭大败,正是因为负责此战的蜀军主将马谡违背主帅诸葛亮的命令,把军队带到山上屯军,并美其名曰:“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还指责副将王平:“汝真女子之见也!”更自夸曰:“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王平谏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但他的劝谏被骄傲自大的马谡给断然拒绝了。结果被王平不幸而言中了,魏军将蜀军团团围困在山上,先断蜀军汲水之道。才二日,蜀军大乱,纷纷下山投降。马谡慌忙驱残兵杀下山而逃。诸葛亮指挥的轰轰烈烈,胜利在望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马谡的失败在于,他的确是熟读兵书,但却忘了一条“绝地无留”,而偏偏这一条又是他最不应该忘记的一条兵法原则;《九地》云:“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众者,为围地”。第109回,蜀将姜维把魏大都督司马昭围困在铁笼山,进出不得。魏将郭淮欲前来引救。部将陈泰献计,假意诈降蜀军盟军羌王迷当,乘其不备,将其活捉。然后说反迷当,与魏联合,偷袭蜀军,大获全胜。姜维溃逃,司马昭被成功救出。谋,曹操注曰:“发奇谋也。”魏军此胜,正合了孙子所曰:“围地则谋”;《九地篇》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为死地”。又曰:“无所往者,死地也”。故孙子在此强调“死地则战”,都到了这地步,不拼命不行了。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小道,抄到蜀军背后,连克江油,涪城。最后一鼓作气,勇往直前攻破绵竹,取得了灭蜀战役中最为决定性的一场胜利。其成功关键在于,第117回,邓艾在见到蜀降将马邈献上的地理图本后,立即发现自己已处于绝对危险的境地:“若只守涪城,倘被蜀军据住前山,何能成功耶?若迁延日久,姜维兵到,我军危矣”。因此只能向前,不能退后。非战不能得以生存下去。邓艾的面临绝境,拼死一战,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死地,反而促使魏军更加死战了。


           故在第2节,孙子要求聪明的将帅,必须充分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在不利情况下要看到有利条件,大事便可顺利进行。如第30回,官渡大战最紧张阶段,曹操谋士荀彧针对主子面对敌方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产生了动摇的念头,写信劝谏勉励曹操曰:“是天下大机也。。。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后事皆如荀彧所料。“杂于利而务可信也”;在顺利的情况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先排除。第84回,吴帅陆逊在猇亭大败蜀先主刘备,一直追到白帝城。陆逊果断下令停止追击,全军后撤。诸将不解,请问其故。逊曰:“吾料魏主曹丕,奸诈不亚乃父。今知吾追赶蜀兵,必乘虚来袭。吾若深入西川,急难退矣。”遂令一将断后,自率大军而回。退兵未及二日,魏军分三路来袭吴境。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只得无功而返。“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第3节,孙子曰:“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就是说,一,要用各国诸侯最厌恶的事情去伤害它,使它屈服。二,要用各国诸侯感到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迫使它听从我们的驱使。这二条用兵之法在三国中也得到了诠释。如第73回,司马懿建议曹操利用孙刘二家因荆州归属问题而结下的仇恨和矛盾,派满宠出使江东,出兵攻取荆州,为曹操火中取栗。孙权在接到曹操的来信后,与众谋士商议。诸葛瑾建议:“闻听云长有一女,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权许之。瑾乃赴荆州见关羽提亲。未料关公不但不答应,反而恶言相向:“虎女安能配犬子乎!”把诸葛瑾赶走了。孙权大怒:“何太无礼耶!”于是决定和曹操联手夺取荆州。既为自己出气,又解决了长期困扰己方的荆州问题;三,要利用小利去引诱各国诸侯,迫使它被动奔走。如第109回,姜维派卻正为使,赍金珠蜀锦入羌,结好羌王,引兵攻魏南安,以分魏军之势。就是一例。当然,这只是暂时之计。最后羌王迷当被魏将陈泰俘获后,反降魏国,并亲自带领魏军攻破蜀寨,逼得姜维是落荒而逃。说明此计是只能用一时,而不能用一世。不过这已是后话了。


          孙子在第4节里说,用兵的法则,不要寄希望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第100回,曹真与司马懿带兵伐蜀,遇大雨一月,不得不回师而去。为防蜀军追击,留下伏兵作为掩护。但诸葛亮没有上当。魏军埋伏的军将返回后,报知此事。司马懿曰:“蜀兵随后出矣。”真曰:“何以知之?”懿曰:“连日晴朗,蜀兵不赶,料吾有伏兵也,故纵我远去。待我兵过尽,他却夺祁山矣”曹真不信。司马懿与他打赌。最后当然是早有准备的老司马赢了。不但杀败了蜀将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带领的蜀军,还救出了曹真。无独有偶,第111回,魏将邓艾智退姜维,解了狄道城之围,被封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同陈泰屯兵于雍凉等处。陈泰设席与邓艾作贺曰:“姜维夜遁,其力已竭,不敢再出矣。”艾笑曰:“吾料蜀兵必出有五。蜀兵虽退,终有乘胜之势,吾兵终有弱败之实,其必出一也。蜀兵皆是孔明教演,精锐之兵,容易调遣;吾将不时更换,军又训练不熟,其必出二也。蜀人多以船行,吾军皆在旱地,劳逸不同,其必出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四处,皆是守战之地,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把守;蜀兵合为一处而来,以一分当我四分,其必出四也。若蜀兵自南安陇西,则可取羌人之谷为食;若出祁山,则有麦可就食,其必出五也。”陈泰深为叹服。艾遂将雍凉等处之兵每日操练。各处隘口,皆立营寨,以防不测。由此观之,未雨绸缪,邓艾不愧将才之名。“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司马懿,邓艾都是深通这一兵法的优秀将领。


         孙子在最后一小节,文章第5段中,着重强调将领们要防止自己性格上存在有“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这五种缺陷,避免导致“覆军杀将”的五种危害。“必死”,只知道死拚蛮干,就可能被诱杀。如魏将张郃,王双,徐质;“必生”,只顾贪生活命,就可能被俘虏。如“三姓家奴”吕布,魏将于禁;“忿速”,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轻侮的奸计。如关羽,马超,曹洪;“廉洁”,一味廉洁好名,就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如关羽;“爱民”,就可能导致烦劳而不得安宁。如诸葛亮。故孙子认为这是“五危”,“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不可不察也”。


        孙子在这一篇兵法里,通过论述“五不”,“五危”等论点,明确提出将帅应根据不同地理条件进行灵活的指挥,随机应变处置军事行动。要求将军们必须做到全面,辩证地看问题,见利思害,见害思利,从而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孙子还在其中深刻地阐述了有备无患的备战思想,指出不要寄希望敌军,而应立足于自己作好充分的准备,具备了坚强的实力,才能打好胜仗。最后孙子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将帅队伍的建设,防止因指挥员有“五危”而出现的惨败现象。这一点,在三国中也是有惨痛教训的,如关羽和张飞二人,他们在个性上都存有明显的缺陷,而且都相当严重。这一点,关,张的上级刘备,诸葛亮不是不清楚。第63回,当关公自信地表示:“若曹操,孙权齐来,当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第81回,刘备曾提醒张飞曰:“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说明蜀汉上级对下级存在的问题还是很明白的,只是刘备和孔明都以说服教育为主,最后只能是无效,无用。关张二人虽然在三国中也打过不少漂亮仗,但最终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关键还在于他们及他们的上级,过于迁就他们自己的恶习了,造成了关张二人可能在军事方面能做到灵活多变的打击敌人,但在政治和待人接物方面却极端死板,自视甚高,缺乏变通的能力和努力,结果是因没能全方位地贯彻“九变”这一灵活作战的指导原则,成了三国中一对最让读者唏嘘的历史人物,教训深刻啊!


         “九变篇”也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名篇,而通过阅读三国这本书,让我们更加体会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变化以赢得战争的胜利这一经典原则的重要性。《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真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也!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11 22:08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鼓励一下 2020-05-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095
金币
377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655
斑龄
0
道券
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06-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7-03
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最后赢了。

当时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法,司马懿虽然老输,可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结果诸葛亮被拖死了。

武功秘籍云,无招胜有招。

变,看来挺完美,可不断的变,只有造成自己混乱。
个人变换容易,千军万马天天变来变去,就是不作不死。



2条评分金币+18
假正经也 金币 +7 - 2018-02-09
jvcxp 金币 +11 感谢分享宝贵经验~ 2015-07-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7-03
回 yyfyyf 的帖子
yyfyyf: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最后赢了。
当时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法,司马懿虽然老输,可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结果诸葛亮被拖死了。
武功秘籍云,无招胜有招。
....... (2015-07-03 10:42) 

真乃高见也!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条评分金币+3
yyfyyf 金币 +3 哎,咱就喜欢搞搞笑,都是胡扯蛋,不喜欢撸么,就扯了。 2015-07-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7842949

UID: 1517278


发帖
97262
金币
-37
道行
4275
原创
0
奖券
46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0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2-26
最后登录: 2024-05-3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05-05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条评分金币+4
假正经也 金币 +1 鼓励一下 2020-08-11
zhdf 金币 +3 - 2020-05-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0-09-06
回 7842949 的帖子
7842949:兵者,诡道也。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2020-05-05 20:42) 

适合自己的,哪怕是一成不变的常势常形,也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的!所以,所谓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不是绝对的。我认为这句话更多的应该是指战术而言,而非战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